乾隆最心爱的两个儿子,均夭折病逝、追封皇太子并厚葬太子陵

乾隆登基后,册立太子就成为首要事项。尽管清朝立国以来,尚且没有嫡子继位登上九五至尊的先例,但是信仰儒学的乾隆皇帝内心非常渴望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以此显示清朝的正统地位。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乾隆效法其父雍正亲书密旨,立嫡子永琏为皇储,将诏书收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谁知天意弄人,仅仅过去了两年,因为一场突然起来的寒疾,嫡子永琏不幸病逝,年仅9岁。


在猝不及防的状态下,一下子失去了自己钟爱的儿子、一个国家的储君,这场意外对于乾隆来讲,简直是当头棒! 在极其悲痛和沮丧的心情下,乾隆下诏:“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器宇不凡,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朕已命为皇太子矣……朕心深为悲悼,朕为天下主,岂肯因幼殇而仿怀抱,但永琏系朕嫡子,已定建储之计,与众子不同,一切典礼,著照皇太子仪注行。” 永琏因此谥号“端慧皇太子”,乾隆辍朝五日,将其厚葬。这诏书可以看出乾隆帝有多么喜爱二阿哥“永琏”。


尽管乾隆拥有为数众多的妻妾,她们也不断地为他开枝散叶,但是始终没有中宫皇后所出的嫡子,这是他最耿耿于怀的事情。随着富察氏的年龄一天比一天大,无奈之下的乾隆也许只能做出别的选择,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不愿放弃。毕竟,清朝入关近百年的时间,历代统治者受儒学正统思想的影响已经非常之深,乾隆更甚。在竞争激烈的后宫,无论你的位置多高,没有子嗣的女人是单薄的,缺乏依靠。毕竟,皇帝的爱会渐渐稀释、淡去。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后富察氏突然怀孕,这对于乾隆而言,真是喜从天降,简直要欣喜若狂了。


皇七子永琮诞生,这一天,恰逢华北大地久旱逢甘霖,大喜过望的乾隆忍不住写诗祝贺:

“九龙喷水梵音传,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壁庆居然。 人情静验咸和豫,天意钦承倍惕乾。 额手但知丰是瑞,颐祈岁岁结为缘。”

诗中的第一句就提到了“梵音”二字,显然与佛教有关。对佛教略有了解的应该知道,永琏出生日四月初八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佛教传入我国由来已久,各个朝代上至皇室下至平民信者如云,有许多人都喜欢在这一天拜佛求个平安。皇子能够和佛祖同一个生日,乾隆有理由认为这是上天给予他的礼物。到了第二年四月初八这一天,永琮生日,又是天降甘霖。乾隆有理由相信,这是上天降给清王朝的福祉。于是,这位一生喜爱写诗的皇帝又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廉纤夜雨枕边传,天眷常承独厚焉。 饶有若时增惕若,那无抚节庆油然。 啐盘嘉祉征图策,佛钵良因自竺乾。 恰忆去年得句日,果然岁岁结为缘。”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乾隆已然属意此子做自己未来的事业接班人。可惜,天不遂人愿!也许是富察氏和她的孩子们福薄,当年年末,永琮感染天花而亡。


这样的变故对于乾隆犹如晴天霹雳,他在谕旨中写道:“皇七子永琮……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而乾隆本人也只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

然而也真是天不遂人愿!乾隆能做的也只是破例赐给永琮一个“悼敏皇子”的身份,丧礼从优,让他和亲哥哥永琏一起埋在了朱华山太子园寝,彼此相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