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电商的不断扩大和普及,很多企业开始加入电商洪流参与竞争,其中不乏一些线下已经做到一定规模的实体品牌商和代理商。但是在进驻电商平台时,解决了平台选择、指定负责人等诸多问题之后,首要面临的是如何入场的问题。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入场能做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大化?以及初入电商,各种套路及风险如何规避?这些无不让人感到头疼。
今天,我们作为一家专为电商商家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我们的规划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电商自建团队有哪些模型
选择自建团队,现在比较普及的模型有两种,一种适合品牌方,一种适合代理经销商。
品牌方自建团队的模型见上图,其主要特点是由一队人马负责相同品类产品的不同平台店铺。可见负责人主要管理推广,运营,美工,售后,及发货人员,有些功能性强的产品,需要买家详细咨询客服的,则需要专门设置客服岗位。其他拍摄等工作,视情况决定是否外包。
经销方自建团队的模型则更为复杂一些,其主要特点是多个团队负责不同品类产品的不同店铺。负责人下设多个不同品类的店长,再由店长管理团队负责不同平台的店铺。
二,成本支出构成
选择自建团队,成本支出除了要考虑到办公场所(房租),水电,取暖,网费,其他杂费等,还需考虑运营成本,分为店铺的运营成本和团队的运营成本。
其中店铺的运营成本较为固定,按照店铺不同类型,保证金等都是固定的,如淘宝C店的保证金大部分类目都只需要1k就够了,天猫店的保证金5-15w不等,除此之外,天猫店大部分的年费在6w,5.5%的销售额扣点。当然,不管C店还是B店,如果开通信用卡和花呗,所支付的金额都会扣除(天猫0.8%-C店1%)使用费。一个新开店铺的前期推广所用的费用也是需要提前预算的,当然这个视运营规划而定,如果是红海市场,不去拼杀就没有流量,如果是蓝海市场,不推广也是可以买几单的。如果需要推广的话,推广成本每天控制在200-500元/天,初期。
以上为必须要支出的成本(推广方面可以暂缓)。如果要组建团队,还需要考虑到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就需要核算员工的工资,一般情况下,很多电商负责人是不太懂如何入场的,所以都愿意找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运营来打头阵。那这类运营的工资一般在1w以上,1w以下的人家不来的。而美工的工资一般跟运营持平,低的8k,高的比运营高很多。这是一二线城市的价格,三四线也不一定会便宜,因为当地人才稀缺。客服这个岗位如果能外包自然好,费用也不贵,但是如果自己招,就要考虑住宿问题,因为要建立两班倒的工作机制,肯定是要提供人家住宿的。由此算来,一个小团队的建立成本在3w/月左右,这还不算你给员工交社保和个税。因2019年将实行新的社保政策,这将使得每个员工的成本至少上升约2k左右。
三,可能存在的风险
做电商就像一场赌注,最大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赌桌那头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各种同行都在竞争流量,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顺势而为有可能导致生意惨淡。
电商平台规则、当地法律规则如果不注意,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比如发票问题,在旺旺上明确回复自己不能开具发票,是要被罚款的,客服不专业,麻烦不断。
比如字体问题,装修所用的字体也会受到专利权方的投诉,见得最多的就是方正字体被投诉。
再比如好评返现,这对C店是有限制的,C店商家不能在页面及包裹物料中诱导消费者给予好评。
政府的规则也有案例的,比如北京市对“原价”价格的相关规定,低标高卖,遭投诉的企业将面临5w-20w的罚款。
自建团队的风险把控,自然也离不开人事的那些关于劳动法相关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主要说一下在运营招聘过程中的一些坑,首先你给运营所开的工资,并不等于他能体现的价值,更大概率上等于他跳过多少次槽。电商是个浮躁的行业,一个人从事运营工作,不管做好做坏,跳槽超过3次的,每次跳槽时间不超过1年的,就要着重审视。美工也需要注意同样的问题。
其实美工和运营是很多方面相通的,很多运营和美工在从事你给其提供的主业的同时,由于工作不饱和或者不能满足其日常开销,都容易去兼职一份其他的运营或美工工作,这是行内很常见的问题。
这也就牵出了另一个风险点,就是管理风险。管理不仅存在风险,也存在成本。作为电商部的负责人,对最终结果负责的是你,而真正挣钱的是你的手下,所以,如何能让他们发挥效用,就取决于你是否能管好他们。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KPI,还要学会均衡治理,这里面的学问还是蛮多的,一两句是说不完。
其实一个刚转型的线下企业,前期盲目去建立电商团队,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决定。本着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办事法则,不如先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自己没有团队,但是却能做中学,学习中建立自己的团队。我们也非常愿意通过由代运营——指导运营——指导组建团队的过程帮助到您。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