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成文法典,历史意义非凡,现实竟不能化解奴隶制阶级矛盾

人类文明是脆弱的,没有强有力的法制做保障,我们的文明能否持久是可虑的。法是社会的柱石;法律的缘起,就是社会需要一种有保障的秩序,从而人们可以遵从一套法则从事社会活动。人类最早的一部法典是产生于3800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它完成于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之手。

null


1901年12月,一支有伊朗人参加的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西部一个名叫苏萨的古代遗址上进行发掘工作,挖出了一根黑色玄武石的大石柱。这根石柱已经断成三截,但拼起来还是完整的。石碑的上半段是精致的浮雕,汉谟拉比法典就是用楔形文字(波斯文)刻于石碑的下半段。

null


汉谟拉比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共有52栏4000行,约8000字。圆柱挖出来的时候,正面7栏(35条)已经损坏,其余的基本完整。好在后来从亚述国王亚述巴尼帕尔的王家图书馆发现了法典的副本,对残缺的部分进行了补正。因此,现在的汉谟拉比法典内容保存是相当完整的。

null


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282条主要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佣、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迄今世界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对人们研究两河流域地区奴隶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堪称东方文明之宝。

null


《汉谟拉比法典》体现出了崇高的正义精神和伦理精神,开创了人类法制管理的先河,奠定了人类文明与法制生活的第一块基石。雅典最早的成文法也是模仿古巴比伦而刻石公布的。汉谟拉比以“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为原则,整理发布了这部法典。不可否认,汉谟拉比的这些原则成文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

但是这部法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它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了,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以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奴隶的,都要被处死。这充分说明法典维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权。

null


借助于神权和法典,汉谟拉比建立并巩固了庞大的奴隶制国家。但是他和这部法典不可能真正调整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不可能真正调整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从来未停止过,汉谟拉比死后,帝国日渐衰落,后来外族的入侵又中断了古巴比伦历史的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