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年轻的改革先锋!蒋佳冀:我可能生来就是开战斗机的

原标题:他是最年轻的改革先锋!蒋佳冀:我可能生来就是开战斗机的 没有人预料到 那个曾经在成都府青路撒

原标题:他是最年轻的改革先锋!蒋佳冀:我可能生来就是开战斗机的

没有人预料到

那个曾经在成都府青路撒欢奔跑的调皮少年

如今成了中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

“‘80后’旅长”

“首批‘金头盔’获得者中年龄最小飞行员”

“首位三夺‘金头盔’的飞行员”

“尖刀舞者”……

诸多的荣誉和标签之后

如今又多一个“百名‘改革先锋’最年轻代表”

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百名改革先锋”的名单中,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占了“最年轻”一席。生于1981年,四川人蒋佳冀既代表了最年轻的改革力量,又代表了最蓬勃的国防实力。

“国家给了这么高的荣誉,把我和很多从小就景仰的前辈们并在一起,其实心里挺忐忑的。”12月27日,在家乡成都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蒋佳翼坦言,“这个荣誉是对我们团队在实战化创新战法中做出努力的肯定,我只是其中一名实践者”。

最年轻的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刘应华摄)

读军校

想考清华北大的顽皮少年应了“命中注定”

百名改革先锋的公示材料,这样描述蒋佳冀:

他研究摸索了20多套实在管用的战术战法。2011年参加空军首次组织的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战胜所有“一对一”对手,取得单场42∶0的优异成绩,荣获空军首次颁发的象征中国空军飞行员最高荣誉的“金头盔”奖,之后再两夺“金头盔”奖,成为空军首个三夺“金头盔”奖的飞行员。带领部队出色完成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等重大军事任务,创造三代机部队首次整建制入藏驻训、首次实弹训练、首次进驻即组织战斗升空等多个空军“第一”。荣获空军“矢志打赢的模范飞行员”荣誉称号。

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和他的团队。(刘应华摄)

这些文字勾勒出 “尖刀王牌”的形象,也还原了网友心中“飞行天才”“空中战神”的模样。出人意料,“战神”的养成并非从小挟裹“飞行”的情结。“读书时候的想法,是考个好大学,先想的清华北大。”和绝大部分成绩拔尖的学生一样,蒋佳冀曾瞄准最好的学校,又很实际地调整过志向,“后来又考虑,电子科大或者西南财大。”

半路“杀”出的空军招飞,毫无预兆地把蒋佳冀的人生方向盘拽向另一个方向。高考那年,正纠结该选哪所地方大学的他,偶然听说空军在招飞,“视力特别好”的蒋佳冀好奇地想“去试试”,结果顺利通过。

后来在填高考志愿时,用智能拼音输入法打名字,他惊奇地发现“蒋佳冀(JJJ)”竟然和“歼击机(JJJ)”的开头拼写一模一样。包括母亲在内,都相信这种完美契合,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如果不是参加了招飞,我现在就跟大部分同学一样,也许在某个公司或单位,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吧。”蒋佳冀无数次假设的人生,仿佛一眼能够望见,另一种平行生活。但转瞬,他又很容易在过往的成长中,发现与歼击机有缘的蛛丝马迹,比如小时候对科幻小说着迷,去公园最喜欢坐旋转小飞机,还有优异的理科成绩和调皮好动的性子。

开飞机

有“强迫症”的飞行天才

最年轻的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刘应华摄)

机缘巧合也好,误打误撞也罢,从军之后,蒋佳冀无数次地从现实中体会到,“我可能生来是开歼击机的,比较适合做这个,整个飞行的成长路上没有遇到过大的挫折或失败。”对飞行的准确拿捏与精益求精,像是从骨子里迸发出的天性。

有战友记得这样一件事,在蒋佳冀还是学员的时候,他当时的高教教练是一个很为学员考虑的带教,为了让蒋佳冀更好地体会和操纵飞机,带教放手让蒋佳冀尽情地去飞。飞行结束后,带教一下飞机便对蒋佳冀说,“你等等,我先去吐一吐。”在此之前,只听说过教练员把学员飞吐的,还没听说过学员把教练员给飞吐了。

最年轻的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刘应华摄)

蒋佳冀确实是块当飞行员的“好料子”。他性格开朗,外向,儿时调皮捣蛋的底子,使他成为运动达人,各种球类都擅长。还有理科成绩助攻,他善于学习飞行的各种理论知识。蒋佳冀的二代机教员、老副团长陈玉林曾这样总结其成功秘诀,“悟性极高,内心敞亮。遇到不懂的地方,从不藏着掖着,不怕露丑,敢于发表个人看法”。

蒋佳冀付出了当好飞行员的必备努力。刚进预校时,他的1500米体能考试距优秀标准相差两分钟。为了赶超,他把自己的训练定得更严,从不以任何理由偷懒。到毕业考核时,他这项成绩比优秀标准还少了30秒;航空理论背起来枯燥磨人,又是蒋佳冀的弱项,克服的唯一方法是“付出更多”。别人休息时他在背,每天晚上睡觉前他还要背。

与生俱来与日常训练的双重作用下,蒋佳冀身上的某些特质愈发明显,比如强逼症。他说,“每次飞行,都是反复确认,反复验证的过程,自然是要‘逼’成强迫症的。”到了生活中,这种习惯也戒不了,“锁家门后,哪怕已经下楼,还是要倒回去检查一下。车门明明锁了,走了很远还是忍不住要折回去再看看”。自揭“短处”,蒋佳冀笑得腼腆,“这两年正在努力克服。”

戴上“金头盔”

全军首个三夺“金头盔”的“空中杀手”

最年轻的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刘应华摄)

2011年底,空军首次组织三代战机同型机空战比武,全空军新战机部队均参加。层层角逐产生的100多名尖子飞行员决战蓝天,争夺象征中国空军新战机飞行员职业最高荣誉的“金头盔”。

对抗,在同型机间展开;战场,按机型分设在齐鲁大地、塞外、江南;对手,战前抽签确定,实力未知;比武,先是淘汰赛,然后循环赛。蒋佳冀过关斩将进入循环赛一对一对抗环节后,遇到了飞行时间、阅历都优于他的飞行员。一开始,对手先发现蒋佳冀,看到自己有2000多米的高度差优势,对手向下急转想“咬尾”攻击蒋佳冀。说时迟,那时快,蒋佳冀一个急斜斤斗机动,迅速占据高度优势,并根据速度判断,斜半滚急转机头截获对手。

这是真打实训的魅力,也是“空中杀手”生理和心理接受的极限挑战。整个大战,蒋佳冀共打了3场,取得单场42:0的优异成绩,成为当年10个夺得“金头盔”的新战机飞行员中最年轻的一员。随后两年,蒋佳冀相继再夺“金头盔”,成为空军首个三夺“金头盔”奖的飞行员。

“军人的荣誉只有在战火中取得,只有经历过战火检验的部队才能称作‘王牌’”。蒋佳冀从不避讳对“赢”的渴望,“打仗就得争输赢”。他信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定下目标,则咬定不放,始终瞄准实战创新战法训练,带领团队展开自由空战、实弹打靶、常态化夜航等高难科目训练和战法研究……

为了紧跟部队“转变”节奏,蒋佳冀带领团队分秒必争,短短8个月,数十名飞行员完成换装训练任务。今年4月,他们驾新机完成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弹打靶。9月,首次征战生命禁区,创造了该机型的五项“首次”。年底,部队形成了作战能力。

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和他的团队,无论是上高原、入戈壁、下海疆,南征北战,始终以忠诚敬业、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精武善战的团队精神锻造一流的精锐之师。

恋家乡

以后还是会选择回到成都定居

然而,从小生活的地方,发生的变化总让蒋佳冀猝不及防。

道路拓宽了,路面平整了,城市越来越大,距离却越来越短。“小时候住在一号桥附近,从家里到磨子桥,觉得好远好远的路,可能要走1个小时。”蒋佳冀有些感慨,“现在可能十多分钟就到了吧”。

“变样”并不影响蒋佳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他说自己的家永远在这里。“我很多战友都在当地买房了,家人孩子也跟着迁去,我没有。我的朋友和家人都在成都生活,我也很多次和他们说,我最后是要回成都定居的。”家乡的生活方式、气息和氛围,在他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无法抹去。

最年轻的改革先锋——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蒋佳冀。(刘应华摄)

“我上军校的第一天,一整天都没有说话。”当初的囧事如今讲起来很好笑了。军校规定用普通话,只会说四川话的蒋佳冀,嘴巴紧闭了一天,直到第二天,他的班长,一个四川老乡,努力“撬”开了他的嘴,做通思想工作让蒋佳冀学普通话。

采访时,蒋佳冀总是无意中切换到“四川话”模式,“我的普通话是在部队练出来的,说到我小时候的事情和地名,就要说成四川话了。”

末了,让他给现在的年轻人写个寄语,这位“王牌飞行员”认真地想了想,说“不忘初心”吧,像他一样,选择了一条道路便要坚持走下去,“再坚持一点点就会胜利”。

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谢燃岸

稿件部分内容转引自《解放军报》、中国空军网

编辑 谢丽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