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新年怎么过?吃喝唱写!

作者:阿斗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春节即将到来,在外工作的人们

纷纷踏上回家的旅途,渴望和家人一起

准备年货、贴上春联、备好给孩子的压岁钱……

​过上一个温暖而又颇具仪式感的春节

这种对春节仪式感的追求,连乾隆都不例外

今天文字君要说的

就是乾隆皇帝过年的那些「事儿」

现在已经是腊月了

在清朝,自康熙爷以后,每年腊月

皇帝都亲自写「福」「寿」字

颁赐后妃、近侍及臣下,以示恩宠

null

/乾隆爷御笔「福」字/

在乾隆年间,年前的腊月二十三

也就是过小年的时候,每逢祭灶时

乾隆爷还会亲自进行一段特别的仪式

——炕上击鼓拍板唱曲

据清、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记载:

每年坤宁宫祀灶,其正炕上设鼓板。后先至。高庙驾到,坐炕上自击鼓板,唱《访贤》一曲。

这里的后即皇后,高庙即乾隆爷

而乾隆爷在炕上所唱的很可能是大鼓书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真想对乾隆爷翻个白眼!

下一个重要年节就是除夕

清宫在守岁时虽没有春晚看,但却有极其豪华的家宴

不过,也是宴无好宴

对于参加家宴的人来说,他们只要人到了就好

坐在那摆摆样子的,并不能真的吃喝

而皇帝在进膳进酒进茶的时候,与宴者还得叩头行礼

也就是说,不单与宴者难受,吃的人也不痛快

试想一下,乾隆爷刚进了一口膳,底下迅速跪倒一片

他回一句「平身」

他吃一口茶,底下又跪倒一片

他再一句「免礼」

如此繁文缛节,能吃好才怪

同时,在筵席开始、结束的时候都会演奏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在清代乐制中是规格最高的

重大节日、庆典里都会演奏,过年就更少不了啦!

(网上可以搜到音频,感觉并不是特别的喜庆)

null

/《大婚典礼全图册》中的中和韶乐乐队/

null

/中和韶乐乐器,娄旭摄/

除夕夜除了充满仪式感的家宴,还有令人期待的饺子

清朝前期是崇尚吃素馅饺子

一方面,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

一生征战,杀人无数

为表对无辜者的怜悯,努尔哈赤就对天起誓

以后每年除夕只吃素馅饺子

另一方面,皇帝信佛

皇帝吃的饺子与敬佛的饺子一块下锅

因此饺子不宜用肉馅

素馅饺子的馅料主要以干菜为主

包括长寿菜、金针菜、木耳、蘑菇、笋丝、面筋等

但到了中后期,已经有皇帝开荤了

比如光绪帝,在《清宫膳食档》中就记载:

光绪十一年,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

乾隆爷是很看重这顿饺子的

他曾在弘德殿举办过「进煮饽饽仪式」

「饽饽」就是饺子

根据仪式,乾隆爷吃饺子需四盘调料

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和醋

饺子分两碗,一碗中放素饺子6个

另一个放带铜钱饺子2个,确保乾隆爷来年行好运

除夕夜的饺子

煮饺子的时辰也是必须把握的刚刚好

一般当皇帝登上乾清宫的台阶时

御膳房便开始将饺子下锅了

而皇帝在乾清宫左侧昭仁殿东小屋坐稳了

饺子也就恰好出锅了

您可别小看了这简单的下锅出锅

这也是常年累月训练出来的

清官规制,自腊月底至正月间

皇帝每过一座门槛,随侍太监就要放一挂鞭

长此以往

御膳房就能根据鞭炮来判断煮饺子的时辰

不过说是除夕夜饺子,其实已经是大年初一了

据清史资料记载:

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子」为「子时」,也就是23:00点-1:00点

交与「饺」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喜庆团圆」的意思

所以,饺子是除夕夜包好

真正要吃上已经是正月初一了

子时,除了吃饺子

还要一项重要的仪式,叫「元旦开笔」

清朝时期称春节为元旦

「元旦开笔」又被叫做「明窗开笔」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东暖阁中

曾有一块乾隆爷亲笔御书的「明窗」匾挂于墙上

每年的「明窗开笔」仪式就在这里进行的

null

/东暖阁左数第一扇窗即为明窗处/

null

/养心殿东暖阁内景/

「明窗开笔」始自雍正

原本只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过年习俗

雍正之后成为清朝定制

「明窗开笔」仪式中有三样器物是必不可少的

即玉烛长调烛台、万年青、万年枝毛笔和金瓯永固杯

整个元旦开笔仪式其实只有简单的几步

也没啥技术含量,只要会写字会喝酒就行

首先,皇帝亲手点燃玉烛长调烛台

再把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

挺符合古代中国的「藏礼于器」的礼仪制度

「金瓯无缺,玉烛长调」

作为寓意国土永固、治理有方的习语

正好承载了清代帝王们新年的美好心愿

null

/《弘历古装除夕行乐图》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乾隆帝左侧童子手捧金瓯永固杯

右侧童子则手捧玉烛长调烛台/

null

/《故宫日历2015美意迎祥年》内页书影/

null

/《岁朝欢庆图》姚文瀚(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null

/《乾隆岁朝行乐图》丁观鹏、郎世宁等合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目前已知的这种玉烛长调烛台仅有两件

皆为青玉所制,分藏于两岸故宫

null

/左:玉烛长调烛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玉烛长调烛台,故宫博物院藏/

「金瓯」原意指酒杯,也泛指疆土之稳固

所以,乾隆爷对用来饮屠苏酒的

「金瓯永固杯」十分看重

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

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

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

直至乾隆爷满意为止

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为圆形口

口边刻有回纹

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四字款

通体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

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底部以象首为足

象耳略小,长牙卷鼻,外形呈鼎式

共镶有大小珍珠11颗,红、蓝宝石21颗

均选用上等红蓝宝石,其中部分是星光红蓝宝石

null

然后手握万年青笔写下新年的第一笔

清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在元旦开笔中写道:

「二十五年元旦,天下太平,万民安泰……

武成功定,休养生息」以及

「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

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等等

null

/万年青笔 清 故宫博物院藏/

写好的吉字要放入专门的黄匣内封存

不许任何人拆看,每位皇帝都有专属黄匣

他所写的元旦开笔吉字均完整地封存在内

并且要求其子子孙孙,都「不许开看」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

嘉庆帝才有了这样的一份

「嘉庆元年元旦……」的开笔

要知道,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

乾隆爷才举行禅位大典

所以,在嘉庆帝在写下的时候他还未正式登基

乾隆爷当年的开笔年号就是写的乾隆六十一年

null

/嘉庆帝御笔吉语/

最后一步,喝酒!

将金瓯永固杯里的屠苏酒一饮而尽

「明窗开笔」的仪式也就算结束了

新春饮用屠苏酒有辟除疾病、健康长寿的意味

并且由来已久,北宋王安石就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

滑稽的「祭灶唱戏」

只有仪式感没有宴的「除夕家宴」

精确准时的「除夕饽饽」

子时的「元旦开笔」……

乾隆爷的新年活动才刚刚开始

紫禁城里的年味也还没到最浓的时候

参考文献:

《紫禁城》第264期,故宫出版社

《漫谈清代宫廷过年》苑洪琪

《故宫日历2015美意迎祥年》内页

《清宫膳食档》

故宫博物院官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