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之声】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推进快递行业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徐睿霞   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催生了快递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

徐睿霞

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催生了快递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完成邮政业业务总量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6%;业务收入0.79万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1%。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同比增长25.8%,较2013年增势明显。

3月7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就快递行业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

目前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在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增长过快,由此引发了徐睿霞的担忧:“这样会造成对社会环境压力持续增加。”

归结原因,徐睿霞认为:从电商和快递企业自身来讲,目前,电商和快递企业仅仅考虑到成本和服务。大部分电商企业、快递企业选用价廉质低的塑料袋、胶带、泡沫等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节约成本。多数网购商品都由商家自行包装,包装是否用心、结实,通常成为买家评价商家的指标之一。同时,电商企业在发货时为有效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坏,往往会在产品原包装外增加纸箱、缠上坚固胶带,造成包装过度。他们对环保的意识并不强,依靠自觉意识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从外部环境来讲,首先,是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强。在《快递暂行条例》第九条中提到“国家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利用和再利用。”对于这样一条关于快递行业绿色发展效力最高的法规条文,内容不够细致,要求也不够明确,仅仅是“鼓励”、“引导”,缺少实质性制约机制。其次,是快递包装回收体系不健全。据了解,我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我国包装物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纸板类包装物回收利用率达45%左右,塑料类包装物回收率在25%左右。

根据对快递发展现状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徐睿霞认为,目前可以尽快建立一些有效的体系和机制,以此推动快递行业向绿色发展。

建立社会化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

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组织快递包装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快递企业与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衔接,把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融入社会资源分类和回收利用系统,并指导、督促各地区按照国家邮政局出台的《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要求,逐步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再循环利用。

建立使用快递绿色包装材料的激励机制 

建议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部委研究出台奖励性政策,对通过技术改造减少快递包装的使用量和积极使用绿色环保包装物的电商企业、快递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包装减量化,加快投放智能快递柜、包装材料回收站。同时,出台奖励性政策,引导电商平台企业和商家综合运用优惠返利等手段,激励消费者协助回收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

建立快递业绿色发展运行监测机制 

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加强对全国网购包装减量化相关研究。国家邮政局做好全国快递绿色发展指标的统计工作,完善快递绿色发展监控,指导各地区科学组织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开展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的建设。



2018两会特别报道——《中国企业报》采访报道了近百位部委领导、院士和企业家代表委员,还重点采访报道了近百位担任地级市市长书记的代表委员。

2018两会特别报道之“市长之声”

本文系《中国企业报》原创,编辑:米果。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您需要修改获取授权,欢迎后台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