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圈该如何追赶东京?多位专家献计献策

凤凰网财经讯(易典)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各方代表围绕世界、区域治理以及创新驱动等话题热烈讨论。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在博鳌论坛期间,“都市圈”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引发了国内顶尖学者智囊的讨论。在“中国区域发展的都市圈时代”的分论坛上,来自产业、机构、学界的专家们集思广益,讨论都市圈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中国的都市圈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距离国际顶尖的都市圈还有多大差距?发展中的痛点又在哪里?

谈中国“都市圈”:从北京说起

六朝古都,首都北京。

说中国不能不说北京:这是全国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也是让数千万居住者又爱又恨的北京。经济发达、文化深厚的背后是高房价、竞争激烈、通勤时间长、生存压力大。

据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报告,目前有超过36万在北京工作的人居住在环京地区。北京都市圈的发展能缓解北京的压力吗?参加论坛的多位专家热烈讨论。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指出,虽然都市圈的发展在近两年才引起足够关注,但市场中早已有实践。都市圈核心区产业转移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廊坊新投资项目90%来自于北京的溢出,居住在廊坊的36万人在北京城区上班,华夏幸福在2002年开始就在固安开发建设产业新城。他表示:“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已经在发挥重要作用。”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北京都市圈的通勤联系已突破行政边界。超过36万人工作在北京,居住在环京,其中三河、固安、广阳人数最多。近11万人居住在北京、工作在环京,其中三河、香河、广阳占比最大。

2001年至今,北京市区人口增速放缓、甚至趋于停滞,外围区县人口加速增长,增速提高至4%,外圈层已出现廊坊广阳、固安等在北京发展腹地中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节点性城市。

北京都市圈助力了北京的高速发展。根据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截至2017年底,我国164家独角兽企业中的70家发源于北京,占比42%。

然而专家也指出北京的都市圈发展仍然有需要提高的空间。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在论坛上表示:“广州和佛山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区域了。北京需要反思城市规划,在都市圈的设计上,怎么样做更加合理。”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强调,各个都市圈有其特色和侧重点,北京更多要强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创中心,上海要强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等,这些特色会真正发挥其潜力和活力。

都市圈的目标:与东京有多大差距?

除了北京,专家们多次提高一个城市:东京。同样是亚洲大城市,同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有何值得北京借鉴的地方?

谈到东京,李迅雷说到:“东京的条件不如上海,但是已经吸纳了这么多人口,到目前为止,日本的人口已经负增长,但是东京都市圈的人口还在增长。”东京的人口占到了全国人口的1/3,而上海人口只占到中国的3%。

谈及北京与东京的差距,顾强指出,都市圈是高度融合的网络状城镇体系,微中心是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都市圈与国际比较差距并不在核心区,而是在微中心和节点城市上。他以东京都市圈为例,圈内拥有50-100万级人口的城市有5个,人口20-50万级城市有

18个,人口5-20万级的城市有84个,而北京的相应数字分别为2个、7个和8个。

他表示,目前国内都市圈节点城市、微中心发展严重不足,跨城交通建设非常落后。比如北京市郊铁路仅290公里,远低于东京4476公里、伦敦3076公里,而北京极端通勤平均需要72分钟。

都市圈的痛点:人口自由流动

制约中国都市圈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

李迅雷谈到,希望以人的自由流动为前提,来打破区域间的壁垒,消除种种行政体制的约束,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进行及时修正,从而推动都市圈的发展。

他认为都市圈规划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做配套,要形成都市圈需要人口自由流动。然而目前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流入,这样的都市圈是建立不起来的。

他用数据说明了上海和国际大城市差距: 东京的人口占到了全国人口的1/3,首尔占到了1/4,巴黎可能要占到整个法国的1/5,纽约人口是全国的8%-9%,但上海人口只占到3%。他提出,如果到了2035年上海的人口不能超过2500万,将势必会影响都市圈的发展,必要时可考虑减少上海的农业用地,增加人口流入。

贾康表示,政府要牵头把各个都市圈的规划落实好,做到规划先行,规划需经受历史的考验。同时,政府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多地接纳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使其尽快融入城市。

顾强认为,都市圈产业集聚和增长极的培育已进入新的阶段,不能只靠规划意愿和资源投入,更要遵循市场供需、产业增长规律。

他解释,在都市圈内会依据产业的附加值形成“三二一”逆序化的分布规律:依赖于高精尖人才与面对面沟通的金融、商贸、总部经济等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分布在中心城市核心区;

都市圈30公里圈层附近布局研发型轻型制造、孵化中试等小规模高价值产业;50公里圈层范围内布局都市型工业、先进制造及关键部件生产、物流配送与仓储等产业;80公里圈层布局大规模的加工制造及组装集成产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