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父母最大的过错,就是生而不养

 蓝字保爱 1 《复联4》来势汹汹,使得同期上映的影片举步维艰。而有这么一部电影,却突破重围,成为另

 蓝字保爱

1

《复联4》来势汹汹,使得同期上映的影片举步维艰。而有这么一部电影,却突破重围,成为另一匹黑马,它就是《何以为家》。

(图片来源微博@绛珠萱草_,侵删)

影片的开头,是一场法庭戏,却令人匪夷所思。

“你为什么要控告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父母赐予孩子生命,不是去感恩,却成了一道罪名?

不,主要的罪名是生而不养。

在影片中,小男主赞恩是家里半个顶梁柱,拥有众多兄弟姐妹。他不仅要协助父母贩卖药品,还要外出打工,带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同上街卖饮品。

他们穷困潦倒,没有床睡,也没有足够的被子可以盖,食不果腹,就连最小的孩子也只能喝糖水饱腹。

赞恩和年龄相仿的妹妹萨哈关系很亲近,当他发现萨哈来了初潮后,想方设法地帮妹妹隐瞒身体上的变化,甚至想带着妹妹离开这个多苦多难的家庭。

因为他知道,为了有地方住,赞恩的父母要将年仅11岁的女儿卖给房东当老婆。

可是小孩终究是小孩,瞒不过父母,也斗不过父母。小孩的力量太弱小了,萨哈只能被父亲生拉硬扯地带去了阿萨德的家里,赞恩悲痛不已地追着他们,直到最后的无可奈何。

而嫁过去3个月后的萨哈,也因难产大量流血而亡。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流浪归来的赞恩怒不可遏地拿刀捅了房东,因此也进了监狱。

而赞恩的母亲到监狱探望他的时候,也给他带来了一个致命的消息:她怀孕了。还美其名曰“这是真主的恩赐。”

他直接打电话到电视台,控诉了自己的父母。

法庭上,他说: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


(图片来源微博@绛珠萱草_,侵删)

看到这里,我鼻头一酸。

剧中赞恩父母这种罪无可恕的行为,在法庭上却被他们回击为爱孩子的表现。

难道他们所说的爱,是让其他孩子喝糖水挨过饥饿?是让一个12岁的儿子无法上学、到处打工养家?为了有地方住,就把一个11岁的女儿卖给房东做老婆?

这明明就是自私、不负责任、懦弱的行为,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应有的健康和疼爱,这根本不配标榜为爱孩子。

2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少有父母像《何以为家》中赞恩的父母那般令人愤怒,但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

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没有传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长时间冷落孩子,在孩子面前不断争吵、闹离婚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深挖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

如若不想让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要做什么比较好?

  • 创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我记得罗素曾经说过: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他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我表哥和表嫂经常吵架,大事小事都能吵,甚至总是闹离婚。而旁边的孩子一直哭着看他们吵,断断续续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好不好……我怕……”

    他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吵到大,导致现在孩子变得很叛逆。他成了班里的孩子王,学习差、打架斗殴、早恋样样不落下。对此,表哥和表嫂感到很头疼。

    如果当时他们能听到孩子的声音,那么现在的结局是不是不一样?

    如果想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那么作为父母,你们更需要做的,就是营造出一个平等、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

    • 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不是说从外面赚很多钱拿到家就是你对孩子的爱,也不是说买很多玩具送到孩子面前就是对孩子好。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孩子更想要的是你们的陪伴?

      邻居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即使两人每天都要忙着上班,但是给予孩子的陪伴一点都没有少。

      先下班的一方会去接孩子回家和买菜。晚上一方忙家务,一方辅导孩子做功课,然后双方都会陪小孩子玩耍、谈心,直到孩子睡下。最后两人再聊聊天,增进夫妻双方的感情。

      周末夫妻俩会一起带孩子去学特长班,去郊游,去走访亲戚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等等,达到劳逸结合。

      在这种有爱的原生家庭环境中,他们的孩子也是一个聪明阳光的小绅士。

      • 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

        尊重,是一切良好亲密关系的基本。无论是伴侣的亲密关系,还是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以及和父母的原生家庭关系。只有尊重,才能保存孩子天然的创造力。

        为人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引导孩子懂得彼此互相尊重,给予孩子心理上的积极提示,使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尊重自己父母和他人的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