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什么几十万人的革命军被几万北洋军追着打?

古代封建王朝的崩塌多以战争结束,而清朝却显得有些另类,不但和平谢幕,且末代皇帝还受到前所未有的优待。在清王朝谢幕前夕,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派北洋军南下镇压,当时革命军高达几十万,但是却为什么打不赢只有几万人的北洋军呢?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什么几十万人的革命军被几万北洋军追着打?

大清从开国到灭亡,一共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兵制:开国之时,最早出现的是旗兵和绿营。到平定吴三桂之乱的时候,旗兵已经逐渐腐化,绿营开始占据主要地位。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旗兵和绿营都已经腐朽不堪,这时候,清政府不得不同意编练地方军。于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组织的湘军、楚军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

但风光了没多久,甲午战争惨败后,湘军和淮军也走上了下坡路。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要改革兵制,建立一套全新的军队体系。李鸿章也有先见之明,在任直隶总督之时,就已按照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建立了一个天津武备学堂,且购买了欧洲最新式的武器,还聘请德国军官当教练,请满清贵族出任总办,开始培养新式军官。之后,两江总督张之洞也紧随其后,在南京编练自强军,袁世凯则在天津小站练兵。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张之洞的自强军后来成为南洋新军的前身,而袁世凯的小站新军则是北洋军的前身。

到了辛亥革命前夕,全国上下此时主要以两支军队为主:一支是新军,一支是巡防营。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什么几十万人的革命军被几万北洋军追着打?

巡防营为以前的绿营、湘军、淮军精锐组成,主要用来保卫地方。巡防营在全国各地都有,大名鼎鼎的张作霖,在刚被招安的时候,就是在巡防营任职,然后开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巡防营的武器装备也不错,既有西式枪械,也有重火力火炮。但是,因为其成员多来自旧式军队,而带兵官员也多为旧武官,对新式军事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巡防营的武器装备虽然不错,对大清忠诚度也较高,但战斗力相当一般。

接下来说说新军,清政府原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全国各省新编练的新军为地方军,在全国各省总计编练36镇新军(镇相当于现在的师)。同时,将新编练的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到了1907年,全国已经编练了16个镇和16个混成协。其中,装备最好、训练最精、战斗力最强的当属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其兵力遍布山东、直隶和东北,声势浩大。

辛亥革命爆发后,为什么几十万人的革命军被几万北洋军追着打?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全国新军除了北洋军外,大部分都参与了革命,南洋新军第9镇更是直接进攻南京,成为攻击南京的主力。武昌起义是由湖北新军发动的,太原起义是太原新军搞的……,由此可见,基本上起义的都是新军。除了东北张作霖指挥巡防营控制了局面,其他各省巡防营基本都不是新军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满清政府唯一还拿得出手的,就只剩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北洋军不仅兵源充实,建制完整,而且装备也全国第一,不仅拥有马克辛机关枪,甚至还有18门大炮组成的炮营,火力凶猛。

当时北洋军的总兵力不过7万多人,加上附属袁世凯的一些地方军,一起也不过10万左右,面对几十万的南方革命军,在数量上完全处于弱势。但南方革命军虽然有数量优势, 却依然抵不过袁世凯的北洋军。这是因为比起南方革命军的各自为政,北洋军更为团结。而且无论武器装备,还是训练质量、战场经验,都要完爆南方革命军。在武昌起义之后,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军时,革命军也只有挨打的份儿。但不管北洋新军如何能打,到最后也改变不了共和的结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