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鹤麟:旅游业还应该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公众假期从香港乘坐港铁东铁线去罗湖,站在拥挤的列车车厢里,到站之后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涌向出境闸口排队过关,再随着人潮走过罗湖桥,进入深圳一方的入境闸口排队过关……如此这般之后,你就进入深圳市罗湖区紧挨着香港的这一块地方:深圳站广场。这时你会觉得自己就像哈利波特,刚刚还在寻常普通的车站站台,“嗖”地一下就穿越进入了魔法时空;刚才你身边还是熙熙攘攘,耳边还是吵吵嚷嚷,转眼之间已经身处空旷的广场,人也稀来声也小。

深圳就像沙漠,滚滚人潮就像水流,迅速消失在沙漠里。

如果反方向行动,你从深圳罗湖那边过关来香港,过关之后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景象就是港铁罗湖站月台上乌央乌央的人群。你随着拥挤的人群涌进东铁列车车厢,身手矫捷的人抢到座位,动作慢一点的你就站着吧。一路上,有人下车有人上车,你可能运气不好,一路站立到终点红磡站。

一条深圳河写出了内地与香港的差别:深圳河以北的内地海阔天空,深圳河以南的香港拥挤逼仄。

香港陆地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约80平方公里,九龙半岛47平方公里,港九面积合计127平方公里,占全港面积约9分之1。香港人口约750万,其中约350万人也就是全港将近一半人口居住在港九这9分之1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27759人。

全世界的游客到香港,都是奔着港九这127平方公里来的,涌来香港的内地游客也一样。按照香港旅发局公布的数字,今年1月份的访港游客总数是678万人(其中内地游客554万多人,非内地游客124万多人),若把这个数字平摊到31天里,每天约有21.8万访客来到香港;再把这个数字平摊到127平方公里去,每平方公里每天要加进来1700多人。

请注意,港九这127平方公里可不是光秃秃的一片土地,不是空旷的广场,它是连片连片的“石屎(混凝土)森林”。本地居民加上访客,每平方公里的29459人,是在那石屎森林的缝隙里,比如,大街两旁的人行道,摩肩接踵穿梭往来。

港九人口密度本来就高得吓人,还要再加这么多游客,而且天天如此,怎么受得了?

2003年开放自由行(内地居民港澳个人游)以来,港九这127平方公里的石屎森林的缝隙里,前后左右里里外外,基本上都被以内地人为主的旅游大军踩遍了,反反复复地踩。

香港被如此踩踩踏踏之后,得到了什么呢?

旅游服务业是香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其它三大是: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工商专业服务。

2016年,旅游业就业人数约25.98万人,占全港总就业人数约6.9%;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口25.31万人,比旅游业略少一些,但创造的产值却高出数倍:金融业2016年增加价值4291亿元,占全港GDP17.7%,而旅游业2016年增加价值1124亿元,占全港GDP4.7%。

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刚好赶上了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语境里,自由行(内地居民港澳个人游)当然是极其自然的。君不见,这些年内地人足迹遍全球,疯跑普天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五大洲四大洋,地为之抖,天为之颤......

香港本来就是个国际都会,香港就是个微缩的全世界。为什么25万多金融服务业从业员能够创造那么高的GDP?因为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务就是全球金融服务。

可是但是BUT,在香港搞全球化,不应当往低端化走,而应当往高端化走。靠内地游客搞人海战术,把个香港弹丸之地搞得处处人满为患,怎么说都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因为,旅游业的产值实在是太低了。

2019年的夏天,香港暴力肆虐,旅游业首当其冲,遭受重创,企业倒闭、员工失业,哀鸿遍野。

可是,请看这3则消息——

其一,路透社报道说,标普全球评级10月8日将香港长期信贷评级维持在“AA+”,展望为稳定。标普全球在一份新闻稿中称,香港“强劲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指标将使香港政府的评级能抵御当前持续的社会动造成的影响。”

其二,10月7日,香港金管局表示,留意到有传言指金管局会订立《提款法》,限制市民每日提款金额。惟金管局强调绝无此事,并重申香港银行体系十分稳健,银行有充足流动资金应付市民的需要。该局重申,香港银行体系十分稳健,流动资金充裕,资产质素良好,有能力应对不同冲击。

其三,早前有大行发表报告指,本港有逾30亿元资金流往新加坡。信银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10月10日表示,的确有资金撤离本港,即使达30亿元规模亦不大,但值得关注。他认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作为内地走向世界桥梁的地位不可代替。

就是说,闹了一整个夏天,除了把香港的旅游业闹得七荤八素,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啊!

低端旅游救不了香港,高端旅游又搞不出来,购物天堂正随着网购的兴起而灰飞烟灭。

香港要怎么办?还要死抱住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吗?

​(声明:本文作者程鹤麟居香港新界,生活非常平静,不曾受到游客干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