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2019年11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人民论坛网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召开。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员庞井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许正中,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袁雍,表演艺术家、《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青年歌唱艺术家李玉刚,一城一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宁,中国玉雕工艺美术大师王俊懿,中国陶艺工艺美术大师卢权智,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馆长李胜利,青年文艺工作者代表涓子,中山市寒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寒秋等相关领导和中国文艺界的权威专家学者、广大优秀文艺工作者共同出席了本次峰会。
为进一步深化此次论坛峰会的价值意义,推动文艺界将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此次论坛峰会特别邀请了一批领导、专家及优秀文艺工作者作为笔谈嘉宾,通过文字感悟形式参与学习讨论。下面文章为青年书画家董安安向“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提交的笔谈文章。
让青年成为驾起中国文化艺术与各国交流的新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同时,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殷切期望,催人奋进!在全国即将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潮来临之前,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2019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价值很高,意义重大。此次峰会为文艺界,尤其是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深入理解学习全会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我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以“静思天下事,多读古人书”的情怀提升创作水平和个人内涵,坚定地履行好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这就需要我们青年艺术工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回归文艺的人民性、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的动力。新时代青年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与时俱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每个青年都要适时回归、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在其基础上追求创新,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者,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坚定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坚持借助传统艺术文化精髓,聚焦人民、表达人民,创作出更多无愧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无愧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的文艺作品,为我国开创新时代文艺新局面贡献微薄之力。
二是,提升自身创作能力, 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言犹在耳,也为广大青年的发展提出了方向。就中国文化艺术方面来说,青年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发展好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既需要广大青年艺术工作者扎实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创作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文艺作品;另一方面,也需要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奋斗形象,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榜样。
三是,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勇于架起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桥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世界文化艺术也因此呈现融合加深的趋势,各种文明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得到创新和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文艺工作者,要用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世界文化文艺发展的历程,吸收借鉴有益成果,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世界文化文艺发展潮流的作品,积极参与构建“人类文化艺术命运共同体”。通过不断加强中外青年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华文化通过青年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年轻一代的智慧,让青年成为驾起中国文化艺术与各国交流的新桥梁,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