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胜:推广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服务”为出发点,即服务群众就医便捷高效、服务医务人员减轻工作负担、服务医院管理提高效能。要加大与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合作力度,抓好相关领域调查研究和场景开发应用,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可及性,真正做到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患者、造福人民。”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贺胜近日在安徽调研智慧医院建设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时强调。

12月12日,安徽省首批5家互联网医院上线。据了解,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将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互联网医院相关制度建设以及互联网诊疗质控中心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互联网+医疗健康”对推广新型医疗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在“2019中国医院院长改善医疗服务论坛”上,王贺胜表示,通过推广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针对恶性肿瘤,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疑难复杂疾病,督促医院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即患者挂一次号即可同时得到多个专科专家的共同诊治。针对住院手术难的问题,创新推动日间手术试点,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效率,缩短了术前等候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此外,王贺胜指出,加强危急重症救治,在全国推广建设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形成区域协同的急诊急救服务网络。

据悉,全国开展多学科诊疗的二三级医院已经超过4000家。

其中,山东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注重多学科协作,目前开展了三个固定的多学科门诊,包括: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骨破坏或球蛋白异常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咨询及协作诊疗,帮助患者简化就医流程、缩短就诊时间,便于及时明确诊断,及早制定合理、优化的治疗方案。

为了精确诊断睡眠呼吸障碍、失眠、异态睡眠、睡眠相关疾病合并重大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充分发挥多学科门诊的优势。在睡眠障碍多学科门诊中添加了内分泌代谢科、神经内科、心内一科B、心外六科、动脉硬化科等合作科室。

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日间手术方式以及胸痛、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都是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来源:人民网、大众网、安徽省立医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