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在这个共享经济的环境下,我们享受着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在这背后,我们同时也在失去着一些东西。
个人隐私
大数据的流行,谁有数据,谁有流量,谁就是老大,谁就值钱。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发达,我们也进入了裸奔年代。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网络上都是一清二楚。在网络上我们基本没有隐私而言,简直就是一个“透明人”,以下5个数据足以说明。
1、你住在哪里,经常在哪里,网上外卖,共享单车APP等把你出卖;
2、各大自媒体为什么可以精准推送数据呢,其实你在手机上看的信息早就分析过;
3、平时你的移动支付,转账等资金往来在网络上是一目了然;
4、网上各种拉选票等活动收集你的信息;
可以说,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放弃隐私的历史。安全、方便、隐私、体验这些概念本身都是冲突的,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是充分使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懒惰”天性。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人们在方便和隐私之间,大多数人会选择方便。所以今天的你会发现,从没有哪一个时期,让自己的隐私如此暴露。你说你没感觉?除非你不上网。
面对面的沟通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失去了,我们原有的那份发自内心的亲和力,给他人的微笑,那份动心的泪水,那份真性情!怀念那时候,家人团坐,唠着家常,看着电视,评说着!,怀念那时候,久别的同学,朋友相见,有那么多说不完的事,三五成群的去打电子游戏,吃街边小摊,现在不去了,为啥,互联网影响,都倒闭了,我们失去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那种安详的生活感觉,那种仪式感那份喜悦!
最常见的是,大街上、地铁内甚至是餐厅里,全是低头族,几乎所有人都在刷手机。午餐都叫外卖了,同事之间聚餐就少了。出门忘带手机就感觉自己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几个月不联系,突然有了联系,然后筹划着见面的这种快乐越来越少。无怪乎有很多人感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表面上沟通更便捷了,但是心却更远了。
还有很多人美名其曰回家陪父母、陪孩子,可是回到家就抱着手机追剧、刷朋友圈、玩游戏,不跟父母聊天,也不陪孩子做游戏。这种陪伴充其量只能算跟家人在一起,不能算有效陪伴。与家人的陪伴,必不能少的是很多的面对面、眼对眼、心对心。
专注力
在我们身边,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有的人一边工作,一边还聊着微信;有的人工作累了,就开始浏览各种网页,来放松自己;还有的人,在工作的同时,却打着游戏。
边做事边上网,时间一长就形成“网络成瘾症”,造成专注力下降。
快节奏、可以随意调节进度条的互联网带来的是浮躁的内心,让人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在互联网浸泡着的很多人,思路就象跳来跳去的猴子,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但是脑袋里的想法越多,就越难抵制诱惑,去专注和执着于一个目标。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也要正确面对网络带来的这些负面效应。把人的错误归归咎于技术是荒谬的,在互联网时代会失去好东西的人,在古代会因为鸦片、麻将、喝花酒一样失去控制。不同的只是,在古代鸦片、麻将、喝花酒成为了意志薄弱者的替罪羊罢了。
互联网时代,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失去着很多,我们自己才是选择信息的主动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