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协查与核查区别在:
1、概念不同
(1)税法协查:根据税法规定内容由税务机关帮助企业协助查询税收问题。
(2)核查:就是纯粹由税务机关出面进行帐务的核对和税收检查。
2、形式不同
(1)税法协查:由企业和税务机关两方共同出面。
(2)核查:只有税务机关一方出面。
3、性质不同
(1)税法协查:性质比核查轻,企业自己发现问题还可以补交税,情节比较轻微。
(2)核查:性质比较严重,由人或企业举报,还可能是税务机关直接发现了偷税的证据等。
什么情况会导致税务核查呢?
1.不及时报税
未按规定时间,向税务局报税,或报税不完整,那么会引起税局关注;
2.公司员工人数经营场地与报表的收入规模不符
有些企业人员多,场地大,而报表上只有少量收入,不符合业务逻辑,或人员少,销售收入许多,可能存在虚开发票行为;
3.每期收入利润、交税金额波动大,忽高忽低,又不符合行业规律的;
4.预收账款、存货金额长期居高不下,存在少确认收入,少交税的可能;
5.设备规模、用电、用水与营业收入不配比
如果设备多、用的水电多,而报表上的收入小,那税局就会关注是否少确认收入了;
6.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金额大,长期挂账
有可能是股东分红不交税,通过对其他应收款抽取公司资金。其他应付款金额大有可能是收入长期不入公户,而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在公户里面,股东通过其他方式向公户输送资金,挂其他应付款;
7.平均人员工资较市场上低,不符合逻辑
即有可能为了少交个人所得税,将工资压在3500以下,税局很可能关注了,特别是服务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等需要用到中高端人才的企业;
8.没交印花税、房产税等小税种
一般来说,只要有经营,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印花税。公司用的场地要么是自有的,要么是租的,那么都涉及到房产税。特别是租用的房屋,税局会关注是否签合同,出租方是否交房产税;
9.非经常性事项发生
如大额转让资产(包括厂房、土地、设备、对外投资等)、分红、报废资产、产生大额坏账等,这些如果没有按规定交税或税务处理,会引起税局关注;
如果不幸被税务要求核查,要准备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正副本,开户许可证、公司的租房协议、开展相关业务的合同(地税主要是服务合同、国税主要是是销售、维修合同)新办的公司可以没有。
新办的公司实地核查主要是看看经营地址是否属实,经营地址与注册地址是否属实。
实地核查才能买发票也是税务局必须要走的一个流程。
本文由零工社区-基于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平台整理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