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长 | 青岛第二中学校长孙先亮:用价值之光点亮学生未来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刁博雅

摄影 | 王金奎、景浩恒

他亲切地称学生为“孩子”,坚定地守护着他们的今天,滋养着他们的明天。“终身发展”的教育追求和教育实践,诠释着他的职业操守和教育良知。他,是中国素质教育的拓荒者之一。

他,就是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培训专家库首届成员——孙先亮。

本期齐鲁名校长,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所背依崂山,面朝大海的美丽校园,共同聆听孙先亮校长与我们讲述他与青岛二中的故事。

教育,为学生生命体的发展奠基

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其发展的灵魂;一所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其一切工作的核心。从建校之初的“培养爱国公民”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再到现在的“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都体现了青岛二中对社会大环境的灵活应对和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坚定立场。2002年,孙先亮提出了“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学生是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生命体;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视学生为发展的客体、容器、工具转向视其为发展的主体;教育应为学生生命体的发展奠基。

着眼于这一目标,青岛二中构建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人际交往素质、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五项基本素质发展和“独特的智能品质、卓越的领袖气质、执着的创新精神、自主的研究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五项特色素质发展的学生素质结构,实现了学生素质培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由此,学校开始了以素质教育的追求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探索之路。

当下的青岛二中以素质为导向的大课程观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优化和整合各类资源,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出150余门校本课程,主要规划为通识课程、深度学习课程、学术研究课程“三个层次”和人文类、经济类、语言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艺术类“七大类别”的立体课程结构。孙先亮校长认为,课程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视野和境界。因此青岛二中的课程设计基于对学生发展的尊重,彰显了时代教育的特质,让课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搭建学生发展立体舞台,打造学生终身发展素质。内生动力才具有持久价值,学校需要激发学生内在变革的力量,为此,学校设计了“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研究”的自主发展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立体多样的体验舞台。在二中,学生自主创设了百余个社团,模拟联合国、模拟经济峰会、辩论队等精品社团在国内外比赛屡夺桂冠,并帮助学子走向国内外名校发展。

搭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素质。近年来,青岛二中着眼于社会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机械工程、机器人等数十个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学生每年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开展的课题研究有近200项,学校的探索和实践案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教育部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库。学生在国际国内四大类43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比赛中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每年通过保送自招进入985、211名校的学生就有200余人,国内顶尖高校录取率及国外著名大学录取人数多年来稳居全国前列。学校新建的“学生发展中心”即将落成使用,将为学生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道路,在教育变革中开创

德国诗人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现实生活总是最具有创造活力,教育者应该在现实中寻找教育的未来方向。

在采访的过程中,孙先亮校长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深秋的一天,孙先亮突然接到了浙江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程艺要带一个团队来青岛二中面试学生的电话通知。孙先亮想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招生面试,学校就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选择了部分综合素质发展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

两天紧张的面试,让专家们感到紧张和疲惫,然而兴奋之情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专家们对青岛二中学生的良好素质给予了高度赞誉。当浙江大学在经过研究决定提前录取青岛二中46名学生时,孙先亮被这一数字惊呆了。梦一般的幻觉终被浙江大学寄来的提前录取学生的登记表证实,确认的46名学生赫然在册。

孙先亮校长说,教育应当而且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满足人的发展要求和实现人的发展最优化。在青岛二中,学生活动极其丰富,贯穿每一个学期的始终。社团活动、节庆活动、社会实践......经过这样多次的锻炼学生变得更加成熟,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青岛二中学生的保持了对于校园生活的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学生的领袖气质、国际视野以及独特的智能品质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发展。青岛二中这46名学生能被浙江大学提前录取,正是因为浙江大学看到了青岛二中学子们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点:宽容大气的人格品质,敢于担当并不断创新的领导能力,充满志向、心境高远、思维敏捷而又自主发展的品格。

海尔张瑞敏曾说道,只要路对了,就不怕路远。而教育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但却无法确保能够顺利走下去。

改革,从社会能理解的事情做起

2004 年夏天,《扬子晚报》一篇题为“高考之痛刺痛南京”的文章,把矛头指向了在追求素质教育道路上刚刚起跑的学校。青岛的媒体闻风而动,以传统的价值观开始给青岛教育“把脉”。当时,社会舆论的指责、学校内部的疑虑……孙先亮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可是,孙先亮反复思考和权衡,如果放弃选择的教育理想,回到传统的道路上,那有违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如果坚持下去,未来的路是什么,孙先亮无法预知,可以肯定的是将会遭到极大的阻力。

这时,华东师大的霍益萍教授告诉孙先亮,既然社会不理解,那改革就从社会能理解的事情做起。孙先亮也深知,此时若动摇,只会让学校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他从“社会能理解的”课堂改革入手,确立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的课堂教学方针,明确了课堂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了从演绎转向归纳的教学方法,建设高效益课堂,为素质教育挣得了宝贵的空间和时间。青岛二中的课堂改革多年来一直在持续。

2016年青岛二中全面推进互联网+教学,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小组合作学习者和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力的提升。每学期教师要录制一万多个视频,通过互联网答疑60多万次,几乎是“全天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青岛二中的优秀教师时刻护佑在自己身边。

余秋雨先生曾说,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新事。出一个高招,大家又立即理解,那也不是高招。没有争议的行为,肯定不是创造。没有争议的人物,肯定不是创造者。如果眼巴巴地指望众人理解,创造的纯粹性必然会大大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这也许是对于改革与创新者最好的理解与安慰。

学校不断进行探索、变革,赋予学校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学校从2016级学生开始探索学生发展组织架构变革,即突破传统的按照学习成绩平行分班的做法,根据学生发展兴趣和需求组建人文、经济、外语、数学、生化、理工6个吸引力团队(Magnet Team 简称MT),让学生按照兴趣选择,各MT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自主建设实践基地、组建兴趣社团。这种新型管理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硕果累累。截至目前,个MT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共获得百余枚全国奥林匹克决赛金银铜牌,近500人次获全国联赛一等奖;在其他创新类比赛中,平均每年约有300人次获得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奖项,人文类奖项也是数不胜数......

2019年,青岛二中又对学生的课时及作息时间进行了更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压缩课间时间,取消大课间。这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时间无效、无意义的消耗,发挥时间的最大效能。学校通过课时的结构优化和课程的调整,保证了每个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从三大球、三小球、搏击、太极拳、旱地冰球等14门体育课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孙先亮校长认为,体育锻炼不只是对体力的提升,还会增加新的脑细胞数量,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迅捷反应的水平,又可以改善大脑的思维能力、缓解学业压力。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做法的成效,在当年的高考中,二中的学生不但没有因为多上体育课而成绩下滑,反而更多的学生有了出色的发挥。

今天,人们对青岛二中的非议已经越来越少,因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学校非但没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征程中走下坡路,而是在前进中,不断彰显着变革的特点与优势。

创新,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体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发展动力。教育创新的核心是为学生发展创造自主开放的环境,实现更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从青少年时期确立和培养,这是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和课题。众所周知,创新的品质需要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素养,更需要一个人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创设自主开放的环境,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在生活中寻求改变,面对新的挑战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因此教育要给孩子“五大解放”。对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孙先亮认为就是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生活的机会和条件,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内在的创造力获得生成和得到提升的机会。

在青岛二中,像运动会、艺术节这样的大型活动早已超出了其活动本身的范畴,它已经成为一个学生施展才华,经受磨练的大舞台。每年运动会竞标竞标的班级都使出浑身解数,在竞标方案中突出自己班级承办运动会的创新点和亮点。身处这样的实践氛围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就会逐步发展起来。用理念激活知识,用知识激扬心灵。正如孙先亮校长所说,对于一般学校来讲,学生做事是被动的。而二中给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环境和一种自主的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学校的活动当中,而且能成为主角,成为策划者、管理者、实施者。“二中几乎所有与学生有关的活动都是学生自己来组织的,这也经历过一些舆论的指责、质疑,但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们想学生就是一个生命主体,他的未来靠自己去掌握,如果不给他机会去锻炼的话,孩子未来也是很难有所成就。孩子得知道自己是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自己将来必须去做,这才有实现的可能。”

孙先亮校长说,教育可以通过理念、方式的创新,给学生发展以最好的支持。青岛二中通过打造智慧化、生活化、个性化校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以此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学生变成主体,令每个人都能出类拔萃。

对教育的爱,不断激励着孙先亮走过逐梦教育理想的每一道坎坷,相信未来孙先亮会继续用教育的热爱与激情,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为山东教育变革,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