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葆森,生于1955年,建业地产董事长。本文为观点地产新媒体2020年8月2日采访实录。
6339字 | 11分钟阅读
总第868篇商界大
咖文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觉得下半年房地产行业怎么样?
胡葆森:这个疫情还没有过去,要持续多长时间是不确定的,悲观一点的说是要持续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要做好长期与新冠病毒共存的问题,这是一种说法。
另外一种稍微乐观一点的,觉得即使有这个病毒,但还是可控的,至少在中国,过去半年时间,整个国家对疫情蔓延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
疫情虽然还是存在,但是已经在可控的状态,今后可能就变成一种常态。
从企业角度来讲,在疫情下正常生存,可能就是一种常态。
观点地产新媒体:建业今年的压力大不大?
胡葆森:压力当然非常大。今年上半年我们业绩还不错,400多亿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虽然只增长了10%,但是这个增长来之不易。
今年前6个月,我们大概只有不到4个月在干活,因为1月下旬疫情已经爆发,那时候快过年了,企业忙着总结、发奖金、忙着放假,所以2020年的业绩从1月中旬基本上贡献就很少,2月份停摆了。现在看上半年,实际上是从3月份到6月底这4个月。
这4个月大部分城市复工也比较晚,比如说河南的销售部一直到3月底才陆续进入开放状态,真正正常工作只有3个多月时间,用了不到4个月完成了这样一个任务,还超过了去年6个月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
我昨天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在我们这个办公楼走了一圈,近几年确实还没这么走过,从2楼一直走到10楼,到每一个办公室向员工表达祝贺,因为出色地完成了上半年的第一场战役。
我们2020年的第一场战役,叫“辽沈战役”。
当时,我们设了三个可能,定了一个200亿的目标,200亿以下就为不胜,就是完不成任务,只能说生存,不能叫胜利。250亿为小胜,300亿为大胜。
当然这个目标主要是针对重资产,加上轻资产设定100多亿的指标,实际上轻重资产加在一起上半年完成了430多亿,应该说取得了一个大胜,特别是我们的回款还不错,回款超过了签约。
现在疫情虽然还没过去,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还在叠加,但是毕竟有了几百亿的回款,心里边比3月初的时候要踏实了一些。
观点地产新媒体: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您来评价一下省域化的得和失?
胡葆森:省域化战略是2002年提出来的,到去年年底过了整整18年,2006年你问到我这个问题时,我心里虽然有信心、有决心,但是最后要证明这个商业模式,或者证明省域化战略模型,还需要时间,需要战略的成果来证明。
18年过去,我们大概有几个成果,一个是双千亿,2018年资产规模过了1000亿,2019年销售规模过了1000亿,也就是到去年年底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双双过了1000亿,这是在一个省实现的,应该算是一个行业的突破。
因为在我们之前,没有人尝试过这样一个战略模式。
第二个突破,用了18年时间,从郑州一个城市走向地级市,进而又走向县级市,覆盖122个县以上的城市,去年底实现了全覆盖,这也算是我们战略的一个突破。
这两个战略的突破也是为过去18年建业省域化战略做了一个佐证,证明了这个商业模式是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观点地产新媒体:大家说前浪、后浪,建业去年收了筑友智造,建业新生活今年也上市了,从这一点来说是不是也算后浪?
胡葆森:筑友、新生活和12年前的832,这三个上市公司平台,刚好打通了房地产产业链,从上面的投资到中间的制造,到后来的服务。
现在我们算是在行业内用了三个上市公司,打通了全产业链,从投资到制造到售后服务。而且这三个上市公司在一个产业链上,协同关系非常强。
建业率先打通了这个产业链,虽然还有更大的企业在这个产业链上,也有更大规模的探索,但是实现了三个环节的上市,我们算是第一个。
观点地产新媒体:去年代建销售额是294亿,接下来轻资产这部分也会走资本之路?
胡葆森:把这种事情当成一个结果,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比如去年的294亿,假如今年在疫情的形势下,还能完成300亿-350亿,甚至更多,资本市场可能会对你的轻资产模式给予认可。
我们这200个项目大概有将近100个合作伙伴,有超过40个是已经跟我们进行多次合作的,最多的一个合作伙伴,我上周刚见他,现在有13个项目在跟我们合作。
观点地产新媒体:跟建业合作,他们感觉到大家可以共赢,才会不断地跟你合作。
胡葆森:收的管理费、品牌费只是品牌溢价的一部分。
观点地产新媒体:像库尔勒这个项目销售这么好,没有建业的助力,它怎么做?
胡葆森:河南周口是一个人口大市,仅次于南阳,有1100万人。我们在周口有一个合作伙伴,去年年底在我们的联欢会上发言,他说,我做了11年房地产,前8年是自己做,8年卖的房子不到10亿。跟建业合作了不到3年时间,去年11月份在周口淮阳县有一个盘,1100多套房子一天卖完,销售额10.2亿,跟建业合作的楼盘一天卖的房子超过了前8年自己创业的总和。
你想这些合作伙伴为什么愿意跟我们多次合作呢?因为实现了共赢,这也是我一开始做这种合作模式的初心,就是要跟合作伙伴实现共赢,这个共赢不仅仅是我和他两方的共赢,政府也赢,客户也赢,银行也赢,实际上是个多赢的局面。
有些楼盘受种种原因影响,可能长期不能开盘,不能建设,有些还有很大可能烂尾。如果烂尾或者土地一直放在那里不开发,政府肯定有损失,客户有损失,可能银行也受到损失。跟我们合作之后,最后实际上实现了多赢。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是建业多年出来的口碑,就是刚才说的输出品牌、输出管理。
胡葆森:我不出河南,也有品牌的聚集效应,因为市场占有量高。
去年一季度市场占有率只有9.2%,今年一季度市场占有率达到13%,6月份的数据我还没拿到,不知道二季度的市场占有率。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里有一个马太效应和龙头效应,以后建业越聚越多,会不会形成垄断?
胡葆森:形不成垄断,因为河南有11000万人口,去年有8000亿的销售。观点地产新媒体:现在已经到13%了。胡葆森:估计二季度其它企业会有所好转,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估计会在10%到11%。希望再用三年时间,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15%。
观点地产新媒体:这很吓人,河南是全中国第一大省,人口超过了多少个国家的人口。
胡葆森:不是房地产销售额第一大省,经济规模、GDP规模现在在全国排第五,就算是达到了15%的市场占有率,也是在第五经济大省占到了15%。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觉得建业的物业亮点在哪个方面?
胡葆森:我们过去看物业上市主要看三个数字,一是管理面积,二是收了多少物业管理费,也就是营业收入,第三是盈利。过去评价一个物业公司,资本市场也是看这些数据。
现在一些物业公司都加入了生活服务的概念,我们更加强调这个概念,因为在设计建业新生活公司架构的时候,就把2014年成立的嵩云科技放进来,当时做了一个软件,去年更名为“建业+”,这个App是线上客户交互端口或者平台,对应的是将近100个社区设立的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做的是社区服务里面的增值服务。
每到一个城市去看我们的小区,主要是看这个服务站。服务站是从2016年开始建设的,3年多时间建设了差不多有100个服务站。
我们现在管理了300个社区,服务站还要越建越多,一般服务站能够提供差不多30项增值服务,甚至连磨刀、送伞、送菜、送矿泉水都有。
这个服务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增值服务。
过去物业主要是做一些基础服务,这是从20多年前就开始的,我们的物业公司1994年就设立了,在我们内部把物业服务分成1.0、2.0、3.0版本。
1.0版本是各项基础服务,跟其它房地产开发商、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保安、保洁、绿化、维修这四项服务基本上就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基础服务。
现在我们的2.0版本就是从2016年开始的服务升级,线上有建业+,线下有社区服务站,我称为建业物业服务的2.0版本,现在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家企业都已经开始在这么做了。 据我所知,龙湖的物业管理虽然没有上市,但是做得非常好,万科的物业服务也非常好,但是它们也都没有上市。
观点地产新媒体:要做更大的盘子。
胡葆森:物业服务2.0版本,很多企业都已经做得很好了。3.0版本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就是对老业主进行的会员制服务。
2016年6月5号成立了君邻会,就是与君为邻,选好邻居。君邻会是会员制的。成立的时候只有1000个会员,到今天4年过去了,已经有将近15000名会员。
观点地产新媒体:是收费制的吗?
胡葆森:现在还没有开始收费。这些会员成立了很多自组织,比如话剧社、书法院、旅游兴趣小组、乒乓球、羽毛球。会员组织的社区形式不一样,选择的项目也不一样。这种自组织有将近40个,4年做了3700多场活动。
君邻会现在已经有150个GO,GO实际上就是服务官,也叫客户经理,这150个人就服务于将近40个自组织,自己组织活动,我们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比如要去哪里参观,就包一辆车过来。君邻会成立了4年,建业把它称为3.0版本,就是会员制的服务。
建业新生活上市有两个亮点,除刚才讲的1.0大家都能做、2.0一部分企业在做以外,我们的主要是3.0,就等于服务升级,在基础物业管理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增值服务,这个增值服务有些是收费的。
去年,君邻会采取私人定制的方式帮助建业地产用100天时间把一块地定出去。据我所知,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个真正实行C2B的项目,我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君邻大院,因为是靠君邻会的会员把这块地给定出去的。我们做到了“三无”,没有图纸、没有报建、没有开工,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它定出去了。当然定出去不是非法销售,因为没有销售,只是业主加入这个认购计划。
去年3月份,启动这个计划的时候,当时君邻会有8000多人,今天已经有15000人了。当时,我们在郑州最贵的北龙湖湖边上连续拿了三块地,当然也是非常幸运,这三块地还挨着,花了50多亿,其中一块拿出来跟君邻会的会员分享。所以初心非常重要,能不能时刻把客户装在心里。
我把这块地向8000多会员发布了消息,从3月份启动,截止到6月30号,可以加入这个计划。当时已经拿了四五个月,要开始规划设计,要设计多少套房子、多少栋楼。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让认购的560人对跟社区相关的10个大项目做了决策,比如层高盖多少、户型盖多大、外墙用什么材料、景观花多少钱、成本在多少、会所里有什么功能。
他们用了两周的时间,给这10个大项一个答案。可能有好几个人看中的是同一栋楼的同一套房,他们又不愿意迁就,最后是560人定下了426套房子。从营销角度来讲,这就实现了精准营销。
观点地产新媒体:其实就是精准的定制,这个做法很有意思。
胡葆森:最后实现了百分之百的认购。精准营销,客户群是固定的,就是君邻会会员,这个社区的理念就是君邻大院,君邻会倡导的生活方式。
过去40年,我们失去的东方文化里边最宝贵的“邻里文化”,成立君邻会就是要找回40年前的邻里文化。
改革开放这40年,我们收获了太多东西,但是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失去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壤,还失去了很多伦理亲情,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相比,我们最宝贵的是邻里亲情。在我们小时候,邻里关系是非常亲,如果父母出差,都可以把小孩丢给邻居带。
但是过去二三十年,大家都忙于工作,一个商品化的社区里面,不要说楼上楼下,甚至有时候连对面住的是谁你都没好意思问过。
君邻大院不光实现了精准营销,关键是帮助会员找回了失去的邻里文化。这个大院,他们从一开始订房的时候就都认识了,等到他们住进去之后,大家都成了朋友。
3.0版本是这次新生活上市的一个亮点。
观点地产新媒体:有您本人的责任和文化情结在里面。
胡葆森:第一个亮点是1个多亿平米在管的合同面积,去年17亿的营业收入,包括2亿的利润,这个亮点是别人都有的。
第二个是刚才讲的增值服务,比如说我们把房子定出去了,是不是应该把省下来的营销费给到新生活?通常是2%到3%的营销费用,我这块地销售额30亿,按下限2%应该有6000万的销售费用,把节省的销售费用于君邻会会员的一些奖励,等于是营销服务费,这也是建业新生活的一个亮点。第三个就是资产运营,我们把过去20多年形成的不动产运营交给了新生活。
因为这个企业资产规模还不是很大,只算是中等规模,截止到上个月,上市公司大概1500亿的资产规模,里边已经形成将近200亿的不动产,比如酒店、建业跟华谊兄弟合作的电影小镇等文旅项目、田园综合体。
所有不动产的运营费有一个比例,比如酒店可能按照酒店管理行业营业额的2%,给到新生活下面的酒店管理公司。商场除去租金、扣除各种费用之后的运营利润,可能跟地产就三七分或者二八分,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定。
新生活凭借这三个亮点获得了40多倍的市盈率,高的时候有50多倍,当然我们还不是最高的,碧桂园、旭辉的市盈率都到了六七十倍。
观点地产新媒体:今年的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您对业内有什么要讲的?现在疫情之后,大家心里还是不太稳的。
胡葆森:我有三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点:发展
我们做企业,从商业角度是一个投资行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人们说活下去,这是满足生存的需要,但是活下去肯定还是要发展。
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如果企业只追求生存,其实是难以生存的,所以要在生存的基础上,还要追求发展,发展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
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不发展实际上就不能生存。一二十年前,那么多企业因为没有发展,现在也不能生存了。
5年前,我说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因为不发展就没有转型的资格,也没有转型的条件,但是反过来讲,通过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在转型和发展中要把握四个原则,总结就是“四可”,
一是可持续,转型不能什么都转,转的方向、转的行业必须能满足可持续的需要,如果不能持续地做下去,那这个方向肯定是错误的,这是时间维度。
二是空间维度,就是可复制。可复制是一个两维的维度,当一件事情又可持续、又可复制的时候,它就满足了两维的需要。
三是可协同,比如做一个小区,又复制了5个小区,开了一个店,又开了10个店、开了50个店,开了100个店,能复制到100个店的时候,这些店之间必须能协同,相互之间才有协同关系。
比如我们现在跨了几个行业,地产是一个行业,筑友智造是一个行业,新生活服务又是一个行业,还有足球、教育、资产管理,但是你看看我涉足的这些行业,它们之间都是有协同的。
我的球迷可能是我的业主,我的学生家长也可能是我的球迷,他们相互之间都是有协同的。我的球迷还可能是我的商铺租客,我的一个轻资产合作伙伴可能也是我的业主,也是我的资产管理公司的LP,他们之间这个可协同也非常重要,相互协同产生化学反应。可复制、可持续、可协同,一旦协同之后,商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立体的。
我这个心得是去年3月份总结出来的,一直到11月份总觉得这个理论还不够完整,我继续思考,在去年12月份又加上了第四个原则,叫可控制。这个商业生态系统一定要有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又和三年前提出的原点半径论,应用到商业生态系统打造的边界。
第二点:原点半径
这个边界又引出我要分享的第二点,就是原点半径。你的商业模式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初心、企业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创办人的初心逐渐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观,这就是你的原点。
商业生态系统的半径究竟有多大?以初心、价值观为原点、以企业的综合能力为半径,画这个商业生态系统的边界,扩张、发展用四个原则来搭建你的商业生态系统,还要根据这个原点半径论来搭建。
发展的四可原则和原点半径论,两个之间是有关系的。在四可原则下搭建的商业生态系统的边界在哪里?就看原点半径,原点半径就是商业生态系统四可原则的一个诠释,这我是分享的第二点。
第三点:21年深秋心态
第三是我讲了21年的深秋心态,也就是决策者怎么去控制心态,“热时不燥、冷时不弃”。
在中原一带,深秋时候大概温度在22度到23度,你的心态也应该这样,在行业浮躁的时候,不要跟着瞎起哄,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在哀鸿遍野、一片悲观的时候,也不要放弃,要保持“热时不燥、冷时不弃”,大家都悲观的时候也不要放弃。
所以我最近说看好中国、看好河南、看好建业、看好未来。
作者更多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