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大巡查和医疗强反腐之际,频频出现在医院的举报信在医疗界和医药圈掀起轩然大波。
近日,安徽、河北、山西等地频现举报信,这些举报信直指药剂科、内科、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等等,甚至直接点名某某医生收了多少钱,某某医生收了多少钱……,坊间流传的消息称,匿名举报信贴出后科主任已经被停诊,并接受内部调查。
除了医院内部被贴举报信外,还有患者、医院内部举报。
据“清风周口”消息,鹿邑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周口市川汇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就在一周前,河南当地媒体曝光,鹿邑县人民医院曾因多名医生要求患者到指定药店购药而被患者投诉,这家药店的药品价格高出市场价一倍,该现象已经持续好几年。
前两天某医院又出现了一份举报信,举报医院内部某科室领导借医疗纠纷向医生、科主任、拟晋升的医生索贿等等!
多地医院惊现多封举报信
7月,安徽某市大三甲惊现举报信,该举报信称该医院药剂科在违反医院流程、未通过药事会的情况下,采购医院已有同类品种,仅仅养肥了个别厂商。举报信表示,恳请医院彻查进、销等流程环节。
同时,举报信称,该信已经送到了市纪检委、人民医院纪检委和各院领导处以及省巡视组,并举例了近期安徽省另外一家医院药剂科主任的例子,颇有些威胁意味地说:“不要重蹈蚌医一附院石庆平之路”。
8月,河北某地又有公开信贴到了医院,爆料称,医院70%药品都有回扣,比例20%-40%,举报信还列举了多款药品回扣额度,并号称要发给卫健委、医保局。
此后,安徽省的某大三甲,又出现了三封匿名举报信,称医院目前使用的某几种药品都有回扣,回扣比例12%。
紧接着,山西省再现举报信,本次举报信更狠,直接点名医生并且列出其回扣额度,一盒药品回扣400元。
坊间传闻,直指药品回扣代表或与药企内部斗争有关,毕竟那么言之凿凿的指控,不太像编出来的,作为代表的客户,有的医生难免成为了波及对象。
医药反腐已经上升至深改组,中纪委发文
去年11月,国家卫健委下发2019年-2022年医院巡查计划,要求对全国范围内的二级、三级医院进行反腐巡查,回扣、开单提成等是巡查的重点。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医保局等九部委对外发布《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严肃查处收取医药耗材企业回扣行为。
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反腐三人谈丨驻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强化政治监督 严查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访谈视频和文章。在访谈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杨威指出,下一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等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做好政治监督,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9月,医药反腐再升级。9月1日,深改委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在充分肯定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的贡献的同时,会议还强调,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要从规范医疗主体行为入手,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共享,统筹推进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绩效分配等综合性改革,扎实推进行业作风建设。
就在9月2日,中纪委官网再度发文,以成都为典型,矛头直指医疗行业腐败,再度敲响医疗反腐的警钟。
中纪委文章直接点名成都一家医院,称该医院以设备科主任被抓被判刑开始,举一反三,将监管的链条扩散到医院。据中纪委报道,成都该医院由此开始对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对于用量波动明显的5个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要求加强科室用药监管,防范风险。
同时,成都还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为重点,集中6个月时间开展卫生健康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单位、重点科室,紧盯重点人群、关键岗位,重点整治违规遴选、私自采购、开单提成、过度使用、先使用后入库、商业统方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滥用、冒用、虚记、错记等不合理使用耗材行为和过度使用、定向使用、无指征使用等不合理用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