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景气度稳中向好!谁将是最大赢家?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手段之一,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光伏产业链需求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整体来看,光伏行业需求和景气度稳中向好。而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的新增硅料也将在今年内释放,预计2023年底形成29万吨的产能规模。随着硅料价格上升,通威的硅料仍将维持高毛利。而暂时处于价格低谷的电池片,也呈现边际改善的向好趋势。

光伏产业链迎来增长新机遇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48.2GW,同比增长约60%,累计装机规模已达253GW;在制造端各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6%、19.7%、22.2%和26.4%。去年,光伏累计装机量、新增装机量、多晶硅产量、光伏组件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多个省市也披露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据不完全整理,未来五年规划之中,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67GW以上。

产业链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全年硅料供给约160GW,但反观下游,单晶硅片产能可能达到近300GW,供需之间缺口巨大,上游硅料依然热销,硅料价格上涨趋势延续,通威股份方面预计大量产能的释放在2022年四季度左右。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还指出:“目前全球都在推进‘碳中和’,这是全人类使命,大家都围绕‘碳中和’作出努力,为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都会加大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投放。”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0.5~11.4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1.08万元/吨,环比上涨4.23%。最上游硅料环节创2020年9月以来的新高,硅料涨价幅度超出市场想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多晶硅料现阶段仍供不应求,涨价仍然是下游对硅料的紧迫需求推动。

“2021年硅料供给非常紧张,尤其是三季度开始,四季度会到新高点。”严虎表示,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各个环节来看,硅料仍然维持全年紧张的情况,而其他环节更多还是体现季节性波动的特征。

严虎预估,“硅料价格大概率维持在高位。”

据了解,预计全行业真正在2022年有效释放的新增产能,理想情况下有10万吨,通威在2023年底计划形成29万吨的产能规模。产能规模的领头羊地位并未被动摇,且进一步巩固。随着硅料价格高企,通威的硅料仍将维持高毛利。

产能过剩?

硅料环节仍然供应紧张!

近期,不少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集中扩产,有投资者担心下游的需求没有预期那么高。然而,从光伏产业链龙头公司的动作来看,不难发现硅料的供应处于紧张状态。

早在去年8月,隆基股份与亚洲硅业签订预估94.98亿元多晶硅料采购大单,约定2020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合计采购多晶硅料12.48万吨。今年2月8日晚,隆基股份再次抛出两份大单,其中一份是涉及63.6亿元的多晶硅料采购,卖方则是海外多晶硅料巨头之一OCI的子公司。隆基股份的供应已从国内硅料企业转向到海外,要知道相比国内,海外硅料是高成本产能。

近半年过去,硅片企业长单锁定硅料的现象愈演愈烈。截至2020年底,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统计,市场上超过半数产能已经被锁定。

严虎认为,虽然不少光伏企业都在加大投资投产力度,但产能爬坡尚需时日。“在所有环节中,硅料是相对而言最不容易过剩的。”严虎表示,“相较于其他环节,硅料投资强度更大,技术难度更大,投资周期更长,生产弹性系数较小。”这意味着硅料扩产难度和门槛更高。

严虎预判称,今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能达到150—170GW,未来5至10年,整个光伏行业都还有20%—30%的复合递增,足够企业增长发展的需要。

扩产过程中,也出现了颗粒硅等新技术路线,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完全替代改良西门子法等较为成熟的硅料生产工艺。

严虎认为,目前光伏行业的技术很成熟,新应用技术出现后,也需要较长时间升级、规划,行业有足够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

电池片利润受限?

盈利情况将边际改善

有市场观点认为,光伏产业链上游涨价,而中下游又难以转价,那么电池片等环节的利润就会受到压缩。

2021年第一季度,由于硅片和辅材价格上涨,使电池片价格暂时处于低谷,但这是正常的周期性变化。且目前电池片价格已经处于了相对底部,对于有成本优势的通威来讲,从全年来看,虽然电池片的毛利比不上硅料,但也能维持正常盈利水平。

通威电池片通过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取胜,今年通威电池片的产能扩张也在进行。

2月28日,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二期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迎来里程碑时刻,二期项目第一片电池片顺利下线。随着该项目建成投产,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产能达15GW,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

通威电池片2022年规划产能要达到60~80GW产能,到2021年年底,产能就会达55~60GW。根据Solarzoom数据,今年,通威电池片规模市占率将达到全球20%左右。

当电池片价格边际改善,通威电池片新释放的产能将享受顺周期红利。

实际上,电池片也存在技术路线的竞争,异质结电池的新路线较为关注。相比PERC电池,异质结电池的能源转换效率会提升两个百分点。但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成本较高,这是尚待解决的瓶颈。

通威在异质结也有布局,目前有较大的中试线规模,维持较为前沿的技术把控。不过严虎表示,目前PERC依然是最具性价比的技术,其他技术路线暂时还无法取代PERC,最多在PERC+和Topcon升级。

从未来的扩产规模来看,通威在上游硅料和电池片环节仍将处于第一梯队。实际上,为了和员工共享公司成长的红利,通威股份还披露了员工持股计划。而通威也表示,员工持股计划是看好行业未来的前景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不存在打压股价的情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