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艳林村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尽管谢本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已两月有余,村民们还是习惯地称他为“谢医生”。
在广西桂林兴安县漠川乡艳林村,谢本合的名字无人不晓。即使走在乡上,也时常有人跟他打招呼——这是谢本合与其父谢序忠行医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口碑。
2013年,谢本合与谢序忠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次年3月,谢本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6年,谢本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谢本合的争取下,艳林村部分道路得到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
虽然党龄短,但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谢本合于2021年2月底当选艳林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4月24日,53岁的谢本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无论是乡村医生还是村支书,他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正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的那样:“为民解忧,不推诿、不贻误,真正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谢本合提着药箱去村民家里出诊
子承父业,扎根乡村行医三十载
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地处“湘桂走廊”要冲,是文化的交汇之地。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
谢本合很小的时候,经常听父辈讲述红军的英雄壮举。谢本合的父亲谢序忠是个“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受父亲行医的影响和家乡条件的限制,时年18岁、初中毕业的谢本合放弃了继续读高中的机会,回家一边务农,一边跟随父亲学习治病救人。
谢本合所在的漠川乡艳林村大冲岭,群山环绕,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没通路之前,要走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到乡镇上。“漠川、漠川,鞋底磨穿。”村民们以前流传的顺口溜,也反映出当地“山高路险”的窘境。
那时候,艳林村上千村民有个感冒发烧、跌打损伤,都去找谢序忠。“当时我想的是,以后老了病了,山里没有医生了怎么办?我得培养个接班人。”谢序忠说,他教儿子认识草木,通读药性原理,带着他出诊。
谢本合也清楚地知道,做医生不能靠“野路子”,得接受正规教育。1989年,谢本合第一次走出大山,前往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区直分校中西医结合班学习。学成归来后,谢本合扎根在了艳林村,一干就是半个甲子头。
谢本合给村民检查完血压后,跟村民聊天。
获评“最美乡村医生”
作为乡村医生,谢本合的工作并非坐在自家诊所里等待患者上门,而是挎着药箱,定期挨家挨户登门就诊。村民们也都留有他的电话,哪里不舒服了、开的药吃完了,都会打电话给“谢医生”。无论严寒酷暑、清晨半夜,只要村民给他打电话,他都会接。
“我一般是随叫随到,毕竟关系到生命。”谢本合告诉澎湃新闻,村民老秦几年前洗澡时煤气中毒,昏倒在家中。家人连忙给谢本合打电话。接到电话后,谢本合扛着急救设备,急匆匆赶到老秦家中救治。但由于老秦中毒时间较久,抬出来时已不省人事。在进行必要的急救后,谢本合当机立断,将老秦火速送往镇上的医院。所幸救治及时,老秦三天后康复出院回家。
今年4月初,村民老郑在劳作时不慎被刀划伤。老郑觉得伤口不深,就自己简单处理了下。不料伤口发炎,疼痛难忍。这才给谢本合打了个电话。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谢本合没有犹豫,骑着摩托车就往老郑家里赶。由于老郑把家安在了山中,摩托车无法直达,谢本合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老郑家。等出完诊回到家中,已过午夜。
凭借着多年扎根乡村看病救人的事迹,谢本合与其父共同获评2013年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医生称号。这块奖牌,至今还挂在漠川乡政府的荣誉墙上。
2014年,谢本合被评为“桂林最美乡村医生”和桂林市第三届“助人为乐模范”;2015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届“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被提名“全国道德模范”。
谢本合的《入党申请书》(部分)
入党,带领村民硬化公路
荣誉纷至沓来,谢本合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014年3月27日,时年46岁的谢本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入党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我始终秉承“医者父母心,视病人为亲人”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痛苦,真心诚意接待每一位病人,认真详实做好行医记录。行医二十多年来,已先后接诊病人数万例。当遇到自己不能诊治的病人,主动联系上级医院或陪护到上级医院去治疗。解民之苦、为民解忧,不推诿、不贻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任艳林村党支部书记的蔡立良说:“谢本合为人正直,在艳林行医多年来,得到村民一致好评。”2016年,谢本合通过考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成为党员后,谢本合除了像从前一样看病救人外,还在思考“能不能为老乡们做点什么”。
谢本合讲述修路的故事艳林村原属自治区级贫困村,大冲岭村是艳林村下辖自然村,距离艳林村主干道约3公里,进村道路是泥巴路,雨天泞泥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随着农村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艳林村常住人口由原来的700多人下降到200多人,村里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要想脱贫致富难上加难。
“村里的年轻都到外面打工了,留下的年轻人少。作为党员,我得承担起责任,看能不能把没硬化的两公里路硬化了,方便村民出行。”谢本合说,大冲岭原进村道路路面狭窄,两边都是老百姓种植的杉木,要想将老路扩宽硬化,就必须要挖掉老百姓的杉木。对此,很多村民不愿意,希望得到补偿,但由于涉及杉木较多,没有足够的补偿资金,如果杉木的事情解决不了,修路也就无从谈起。
在此情况下,谢本合主动让出了自己路边近300平方米的杉木林地,无偿献给了村里的修路事业。在谢本合的带动下,村民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均无偿献出了自己在路边的杉木林地,为进村道路的扩宽打下基础。面对资金难题,谢本合则和村干部一起多次到乡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县新农办、县林业局等多个部门汇报山区群众面临的困难,最终筹集近120万元,道路于2019年10月31日完工。
也是在那一年,谢本合通过兴安县委组织部的考核,成为漠川乡艳林村的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村里的党建等工作,并且主动担起了村里公共卫生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等服务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谢本合利用自己乡村医生的身份优势,加入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队伍。他走村入户、地毯式排查、发放张贴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手把手教村内的老人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去到不识字的村民家中,为他们讲解通俗易懂的防控知识。
2021年2月底,谢本合当选艳林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面对身份和职责的转变,谢本合每天晚上加班学习、处理村中事务,直至凌晨才去休息。
4月24日,谢本合告诉澎湃新闻,无论是乡村医生还是村支书,他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正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的那样:“为民解忧,不推诿、不贻误,真正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