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的中国,正是唐玄宗统治的盛唐时期,民风开化,包容并蓄。各国的宗教信徒也纷纷前来膜拜这片大陆上最为繁盛的王朝,他们的思想在这片土地渐渐生根发芽,交汇成思想文明的灿烂长河。
送子天王图
宗教文化的洗礼深深影响着当时的画坛,画家们为寺庙大量描绘着佛教典籍中的人物和场景,画家中最出名的一位,莫过于画圣吴道子了。
吴道子画像
吴道子自幼贫苦,曾追随书法大家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但他由于醉心画艺,改习绘画,并尽得绘画的精髓和奥义,未及弱冠便已“穷丹青之妙”。
吴道子在当时的画家中已经算首屈一指,每当听说吴道子要作画时便会吸引大量的“迷弟迷妹”前来围观,连唐玄宗也是他的“粉丝”时常宣他进宫或游历作画。
八十七神仙图(局部)
吴道子堪称是全能画家,无论人物、鬼神,还是山水、鸟兽,他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但吴道子最擅长的还是画鬼神、人物。据说当时吴道子受到邀请,为一个佛教寺庙画一幅描绘地狱饿鬼之恐怖来导人向善的《地狱变》主题壁画,可是吴道子灵感枯竭,连续十几天一直在饮酒度日,迟迟没有动笔,直到有消息传来说寺院主持准备找另一位新锐画家皇甫轸来代替他画这幅壁画,吴道子这才慌了,当年的他已经年逾五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位十足的老人了,和年轻英俊的皇甫轸比起来自然是落于下风。在临近截稿日的最后几天里,吴道子的危机意识瞬间到达顶峰,怀着各种矛盾、纠结、嫉妒、不甘等心情,这幅《地狱变》一蹴而就,吴道子用白描的手法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极其惨烈的地狱,画中恶鬼神态逼真,几乎要从脱墙而出。长安城来参拜的百姓们也被画中惨烈的景象吓得汗毛倒竖,更有屠户甚至就此放下屠刀一心向善。百姓们的一传十十传百令寺庙的香客络绎不绝,据说当时的犯罪率都下降不少。
甚至还有记载说,当年吴道子是因为嫉妒,雇杀手直接杀掉了皇甫轸,心中怀有罪恶才能绘出如此逼真的地狱场景。只可惜绘有这幅《地狱变》的寺院早已不复存在,大师的作品也终究无缘一看了。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早年笔法较细,风格稠密;中年变为遒劲,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圆润似“莼菜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飘欲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北朝齐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他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他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其山水画作蜀道之景,自为一家;又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