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攸聊故宫”的第二个系列:
每周一天,透过故宫藏品的身影,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正午新剧《清平乐》播出,一大票北宋文学家正向你走来。
看看这个,耿直农夫范仲淹,宋仁宗赵祯同学的心头爱,恨不得一日誊录他的诗词歌赋一百遍。
清平乐范仲淹人物海报(图片来源|@演员刘均)
巧了,故宫里有他的字。
范仲淹行书二札帖 | 故宫博物院
《二札帖》,宋,范仲淹书。 边事帖,粉花笺本,纵30.5厘米,横42厘米,行书,13行93字。远行帖,纸本,纵31.1厘米,横39厘米,行书,11行90字。
《清平乐》里,范仲淹在赵祯尚未亲政时便因母亲过世而回乡丁忧。这事发生在1026年,范仲淹37岁时。丁忧期间,远离朝堂的范仲淹应好友晏殊邀请,在应天府书院教书。剧中演到这一幕时,范仲淹是一袭老农装扮,被书院的学子很是嘲弄了一番。
但其实,老范可是正儿八经的名门之后。早在初唐时期,范仲淹的先祖范履冰就已拜相,后来武则天称帝时下狱被折磨致死。但世事变迁,三百年过去,天下分分合合,范仲淹幼时就经历过人间百态。
图片来源 | @演员刘均
这大概也是后来他会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慨的源头。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两通书札都应该是范仲淹晚年时的书信。
《边事帖》中,他写道:“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爲起居萬福。施鄉曲之惠,占江山之勝,優哉樂乎。此間邊事,夙夜勞苦。仗朝廷威靈,即目寧息,亦漸有倫序。鄉中交親俱荷大庇,幸甚。師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范仲淹行书二札帖-边事帖 | 故宫博物院
所谓“此间边事”,已经是范仲淹率部戍边、抗击西夏的时候了。从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大宋的西北边境与李元昊对峙。大宋文治百年,和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党项人打仗实在不是强项。但范仲淹分而击之,三年便逼退西夏军,自称大夏皇帝的李元昊不得不向北宋称臣。
想到这些逾越千年的往事,《边事帖》是否又多了几分厚重呢?
除了两通书信,故宫博物院还有范仲淹的手卷。
范仲淹楷书道服赞卷局部 | 故宫博物院
《道服赞》卷,宋,范仲淹书,纸本,手卷,纵34.8厘米,横47.9厘米。楷书8行。后纸有文同、吴立礼、戴蒙、柳贯、胡助、刘魁、戴仁、司马垔、吴宽等多家题跋。钤鉴藏印:“高阳图书”、“寿国公图书印”、“东汉太尉祭酒家学”、“十六世孙主奉右胜谨藏图书”、“怀州军康记”等多方,另钤清梁清标、安岐诸印,又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这一手卷的字体和上面的书札完全不同。书札所用是宋代流行的瘦金体,此卷却颇有古意,当真是千古风流。
《道服赞》卷千年来传承有序,民国时期由张伯驹收入,1956年捐献给故宫。
撰稿:攸小游 |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