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翔安区的教育利好不断出现。
近日翔城小学也确定今年9月投入使用,首次招生计划曝光。紧接着今年还有多所学校将陆续投用。
此外,近期官方还透露十四五将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或独立办学。
1
翔城小学9月投用 翔安教育不断升级
据悉,位于翔安南部新城的新建小学翔城小学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约292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810平方米,规划48个教学班,可提供2160个优质小学学位。
翔城小学效果图
首次招生该校计划招收小学一年级4个班,每班45人;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各1个班,每班45人,共计405人(具体以翔安区教育局公布为准)。值得一提的是,翔城小学的首任校长是厦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肖珩。此外,翔城小学还汇聚了众多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
翔城中学效果图
与此同时,据了解,翔城中学也计划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办学规模为48班初中。据此前官方透露该中学是与厦门外国语学校实施合作办学,双方在师资配备、行政管理、教学资源等各方面进行紧密型合作,共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两所学校均为翔安区属学校。
除了翔城中小学外,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已确定今年8月份将正式开学,可新增2400个学位。同时,该校翔安校区高中部也已全面封顶,预计于今年年底竣工验收。此外,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也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
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效果图
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预计2023年竣工
随着这些学校的相继投用,翔安的教育也不断在升级。据了解,今年翔安区还将继续全力创建教育强区,建设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等35所学校,同时继续深化合作办学机制,继续主动对接“名校跨岛”战略,推动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质落地。
2
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 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
3月23日,厦门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307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函中透露,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大高等教育增量,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加大力度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力争用3年左右,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
经系统梳理,提出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3所国内目标院校和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19所国际科教资源潜在合作对象。
据悉,提出该规划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厦门市域内仅有一所“985”高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不相匹配。而厦门正处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提升高等院校等科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可快速提高厦门市在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科研攻关等领域的影响力,助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厦门发布的十四五纲要规划,到 2025年,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 4400 人。
当然,翔安国际科教区目前还处于规划中,具体设在何处,最终会是哪些高校入驻,分布在哪里,还需要等待官方的进一步消息。不过,上文提到的那些国内外潜在合作高校,都是大名鼎鼎的;一旦确定了引入办学,对翔安乃至厦门的高等教育发展都是大大的助力。
具体文件如下:
↓↓↓↓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307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市教育局:
关于无党派人士界别活动小组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通过高位嫁接手段,提升我市高等教育水平》(第20213070号)提案收悉,我委作为会办单位,委领导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工作背景
我市正在积极开展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等教育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目前,市域内仅有一所“985”高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不相匹配。近年来,深圳、青岛、宁波等城市不断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关注高端人才的培养,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建立高校分校,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多种高位嫁接的形式引入科教资源。我市正处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提升高等院校等科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可快速提高我市在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科研攻关等领域的影响力,助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二、推进措施
1.发挥规划引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市委、市政府尤为重视高水平科研院所对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由我委牵头编制的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大高等教育增量,规划建设翔安国际科教区,加大力度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办学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
2.开展课题研究,找准潜在合作对象。全市教育大会指出要实施高位嫁接工程,吸引国外名校、科研院所来厦设立联合学院、联合实验室、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产学研协同协作,力争用3年左右,引进10所境内外一流高校到厦门联合或独立开办与厦门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应用型学科院所。我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开展高水平科教资源引入工作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上报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重点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向,经系统梳理,提出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3所国内目标院校和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19所国际科教资源潜在合作对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和本提案的建议,联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市教育局等单位全力做好我市高等教育科教资源的引入工作,为我市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专此函复。
领导署名:潘力方
联 系 人:刘惺
联系电话:0592-2896156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
2021年3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