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蚌埠,一名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跪拜式孝道教育。老师此前曾经接到家长的电话,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于是老师有了一个启发,在第二天上午大课间组织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老师表示,一开始学生不不愿意跪下来的,但是经过自己的一番解释,学生们才接受,和老师一起面对面跪拜父母。传统的跪拜在现代生活中几乎已经见不到了,这种跪拜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吗?父母和子女的爱应该是人世间最自然的情感,没有必要变成一种施虐。而且孝顺从来不是一种突出等级和顺从的情感,只有自己正在领悟到的情感,才是真实流动的。相比较封建的教条,不是用最恰当的行为引导孩子。
孩子不听话不代表不孝顺父母,而行跪拜礼并不就是孝顺父母。作为一个老师,我是不支持做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的。现在的孩子早熟,懂事的早。小学生可能还不懂事,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这样不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可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但是感恩并不是行个跪拜礼就是感谢父母。除了让孩子知道要感谢父母以外,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中也要出力。感谢父母不是嘴巴说说,帮妈妈洗碗,帮爸爸捶背,一起收拾家务,不乱发脾气,体谅家人,都是可以教可以做的。行跪拜礼没有必要,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心底也不会认同,对于实际上的家庭关系上来讲,也没有实际的作用。到最后,可能就是老师的自我感动而已。
“跪拜”并不代表感恩,强制的礼节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思想控制,现在社会已经高度文明,不需要用礼节来维持秩序,现在靠的是道德和法律,每个人的礼节都已经放在了心里。感恩是正确的,但是绝对不等同于奴性。父母和孩子应该平等交流,而不是一个高一个低,因为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我们生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不是强调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吃人社会,任何礼仪和思想也必定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孩子跪父母是绝对不可取的。感恩不是坏事,是一件值得提倡的好事,但是当它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所谓的服从教育。孝如果和跪拜挂钩,那一定是曲解了孝的意义。感恩的教育千千万,何必采取这一种方法。说实话这种动不动就让人跪拜,先不说这其中散发出来的封建礼教与等级观念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太形式主义了,感恩就得跪拜吗?教育的方式那么多,何必采取这种表演式的方式。
孝就是和父母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道理其实很简单,跪拜也好谦让也好,是敬和仁的具体表现,追求的是背后的德行,而不是这一套行为。在中国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对于他们来说,父母更像是一年回来一次的过客,是手机另一端陌生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孝道教育,完全就是空中楼阁,孩子根本不能从内心真正领悟。他们真的好多情感都不无法理解,就算你告诉他,他也是懵懵懂懂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可以让孩子从经历中,自己理解,这比把概念性的东西强制塞进他们的大脑里好太多。一个优秀品质的形成来源于长期的熏陶,感恩来源于共情和理解,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跟父母多沟通,让孩子参与家庭建设,增加家庭责任感,才能培养起真正的感恩。
我认为这样的跪拜教育,形式大于内容,感恩教育很重要,但是没必要拘泥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