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重庆综合11月8日,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向市民征集重庆轨道交通TOD模式发展意见。重庆于2020年底开始打造轨道商业,对标东京、香港等谋建TOD,着力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和30分钟换乘通勤圈。时隔一年,重庆的TOD建设进展如何?
》》构建“1368”综合开发圈层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即以轨道交通场站为中心,以600~800米(约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进行高强度集约化开发,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购物、娱乐、出行、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统一。
重庆将按10分钟舒适步行可达距离,考虑当地山地地形特色,围绕站点形成“1368”的综合开发圈层结构。以站点100米半径范围为综合开发极核区,站点300米半径范围为综合开发核心区,以站点600米半径为基础构建集约紧凑、功能复合的综合开发区。地势平坦地区综合开发区可拓展至站点800米半径范围。
重庆制定了综合开发分级体系。以重庆“两江四山三谷、一核一轴五城”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为基础,结合城市中心体系和交通、公共服务、历史文化等城市功能要素将把轨道站点划分为城市级、组团级、街道级、社区级四个等级。还制定了综合开发分类体系。将轨道站点划分为商服型、枢纽型、公服型、产业型、居住型五种类型。
轨道交通是构成重庆立体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唐安冰 摄
》》提升步行进站便捷性
重庆出台《中心城区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三年内,对中心城区60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进行提升。
《方案》第一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建设条件较好、用地矛盾较少的30个轨道站点进行步行便捷性提升。截止2021年10月,已开工24个,开工率80%,其中14个站点已建设完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4亿元。
项目以已开通运营的轨道站点为中心,辐射各轨道站周边居住、商业、医院、学校等各区域,重点优化站点周边的步行条件,提升轨道站步行便捷性,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建成后,轨道站800米范围内,步行10分钟服务面积占比由63.9%提升至68.2%,绕行地块面积占比由28.6%下降至24.8%;步行10分钟的服务人口达376.1万,从站点周边前往轨道站的步行时间将有效缩短,预计受益人口共节约时间约2.4万小时/日。
金沙天街,位于沙坪坝火车站,高铁、地铁、汽车站商场为一体的多层交通。李青 摄
》》加强多功能特色化开发
首批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轨道交通1号线4个TOD城市示范站将根据该区域站点用地性质、开发强度与混合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慢行网络密度,公共活动中心和轨交站点周边应提高网络密度,打造高质量慢行出行系统。即以文体公园为核心,地铁站为支撑点,形成“文体-景观-地铁站”相互联结的空间网络。
微电园TOD示范站将加密内部慢行体系,增加步行可达范围。通过设置综合体、商业街等多类型商业,完善城市新产业区配套,构建产城联动的商业商务型新中心。
赖家桥TOD示范站将打造成构建绿色共享、生态智慧型宜居地。依托绿色生态及滨水资源,完善滨河商业、医疗配套,打造服务于产业人才的智慧宜居生活圈,提升高新区及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居住品质。
磁器口TOD示范站将打造“人文传承”站点。着力构建文化复兴、消费升级的商旅创新型目的地。构筑一日游系统、强化主要节点连接。补齐高端酒店、品质住区等功能业态,打造融合连接磁器口、歌乐山的文化消费核心。
马家岩TOD示范站将打造“城市复兴”站点,构建生态型、大众型、宜居型综合活动区。着力构建文体主导、生态复合的城市服务型新中心。依托医疗、高校等公共资源,打造区域稀缺性公共服务中心。
重庆市形成公共交通新格局。崔力 摄
》》新闻延伸
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世界级城市,通过TOD模式综合开发优化了城市空间、塑造了城市形态、提升了城市能级。TOD综合开发是提升城市能级,是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的重要举措。
截止2021年4月,重庆轨道交通已运营通车329公里、在建227公里。到2025年轨道交通总规模将达到1000公里。将有利于更好推进TOD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