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年复工以来,温州关于城市建设的脚步便不曾停歇,一方面要尽快提升城市首位度,另一方面则是“共同富裕”的新考题。
面对多方面的压力,鹿城区作为温州老大哥无疑首当其冲,而随着近年向东发展倾斜,鹿城东、西部区域发展逐渐呈现失衡状态,成为了制约鹿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近日,在温州政府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鹿城建设首位城区打造共富样板》的文章,内容明确的给出了鹿城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如何形成共同富裕的协调格局,值得细品。
图源于温州政府网
在坚持东西并进、城乡融合发展主基调,实施温州“一轴一带一区”拥江面海发展战略等主流概念的框架下,我们会发现该文十分具体的对西部建设进行了描绘,比如“今后五年,将特别注重发挥西部空间潜力、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紧盯中国鞋都产业新城、鹿城经济开发区、城市西部农文旅产业示范区等板块,全面提升区块承载力和功能集聚度,整体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和都市区后花园,以全域提升彰显温州大都市区核心区地”。
所以把话说回来,鹿城西部为什么这么重要?
2
老温州人都知道,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鹿城西部工业区,曾是“中国鞋都”兴起的宝地,现在也仍有许多鞋业鞋厂扎根于此。据了解,2021年鹿城(中国)鞋都产业园区女鞋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拥有小微园7处,制鞋相关企业1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家,亿元以上企业达13家。
鹿城(中国)鞋都产业园区局部内景
但从近几年来看,温州鞋业的发展却并非一路高歌。
在2020年63个浙江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改示范项目,鞋革产业仅巨一集团和红蜻蜓集团的2个项目入选。而十三五期间,温州鞋业更受外部中美贸易战、市场低迷、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内部科技创新不足,技术改造定位不准等制约,产值明显下降。
而这对于缺乏产业支撑,又难以短时间内培植新兴支柱产业的鹿城区来说是致命的。
鹿城工业区拆除现场
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机器、人员、原材料等基础优势下,推动温州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年轻化靠拢,大胆创新,做出特色更进一步,从而引领全产业链升级,这是眼下鹿城要做的。
另一方面,鹿城西部生态是老天爷赏饭吃,地处瓯江之滨,拥有辽阔的江景资源,内有翠微山、黄龙山、景山等山体连亘,成为一条都市绿带。依托这份资源,打造城市西部农文旅产业示范区应是事半功倍。
所以,鹿城区的另一条思路便是配合西部生态新城建设,充分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开发西部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风光,打造“生态+”下的城市新面貌。
鹿城西部图
3
这些年,看着鹿城西一点一点成为老城区,虽然从配套设施,到城市界面都在渐渐落后,但对于原住民来说记忆里的故土是无可替代的。而这份归属感也算是有了安放的落脚点,去年4月份,规模达3000余亩的鹿城工业区已完成征收,成为接下来西部新城建设的主战场。
而在鹿城区自然规划局的《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中,明确22年将着重围绕地块进行片区化打造,其中,包括七都未来国际科技岛和双屿西部新城两个重点片区,通过提前介入统筹谋划,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把握市场供应节奏,及时对接市政府确定出让时间,争取在最佳时间能够把地块推向市场,做好土地供应保障的同时,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图源于鹿城区政府网
如今,温州第一期拟出让地块名单已经发布,七都岛、滨江CBD赫然在列,那么计划内的西部新城地块则相当值得期待,因为它将为继集新未来社区热销之后的西部新城,起到风向标作用。
与此同时,各类配套项目也相应上线落实,比如在鞋业方面,鹿城大都市女鞋智造基地三期园区去年正式开园,该基地一至三期占地129.68亩,是温州西部鞋服产业聚集区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而近来广告铺天盖地的鹿城环贸港则是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约30.8万平方米,计划于2023年竣工投入运营。
4
用小编玩游戏的话讲,西部新城的迭代堪称“大版本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仅进行了强化和调整,更是注入了诸多新思路。
而在本就人口地缘粘性强的板块上即推动产业发展,又改善人居环境,“两条腿”走路的西部生态新城希望能够如大家所期盼的那般赶上来,这也契合了温州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提出的“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想。
尤其是随着从广化到双屿建设的推进,同样归属鹿城区“丰门-仰义-藤桥”才能更便于协同发展,淡化空间上的距离感,同时也能推动地方生态农业、康养文旅等优势产业的形成。
总而言之,共富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提升当中去,鹿城区的努力让我们拭目以待,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