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记感(外三篇)

文/王印祥

吾学《易》研《易》,假象数以求幽微之义,籍史图以明至深之理,余者舍之。象数、史事、图表者,舟楫也;义理者,彼岸也。

学《易》研《易》,独为求义明理,修身利人,齐家强国矣。

读《易•蒙卦》记感

幼童初蒙之时,家严养之以德,良师导之以正,用祖训成其积善之功,以家规断其累恶之势。若轻忽早教,舍弃处罚,溺爱儿童于发蒙之时,放纵少年于成长之日,轻则或易成为危害社会之徒,重则或易变作倾覆社稷之辈。故于童蒙之际,宜当晓之以理,明之以道,立之以诚,修之以敬,传之以典,授之以文,润之以心,爱之以身,游之以艺,教之以技,或能使其来日成为有益于家国之人。

读《易•豫卦》记感

《易》之豫卦,其卦画“坤下震上”。坤者,顺也;震者,动也。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故谓之“豫”。豫者,乐也。

读《易•随卦》记感

随卦,震下兑上。下卦震为动,上卦兑为悦;内动之以德,外悦之以言,则天下之民咸慕其行而随从之。随之从之,则“长之以善,通之以礼,和之以义,干之以正”,君子有此“四德”,业立而能亨,功成而有福。若无此“四德”,则有凶咎焉。

作者简介

王印祥,原籍河北省霸州市,1959年12月生于北京朝阳区,大专文化,湖南省湘潭市群众艺术馆馆员。涉“儒释道”三家,猎“经史子集”四部,尤喜《易》《春秋三传》《尚书》《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每日自修不止,聊以自娱而已矣。

责编 杨春林 21.8.10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