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北京爱乐合唱团创始人,中央音乐学院终身学术委员、指挥系教授杨鸿年先生,于2020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这一消息无疑对整个合唱圈造成了地震般的打击。
回顾杨鸿年教授的一生,是为中国合唱事业奋斗的一生。
杨鸿年1934年出生,是江苏南京人,自幼酷爱音乐,少年时期遇到恩师包恩珠教授,开始学习钢琴。
1951年在广播电台合唱队担任指挥,同年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杨嘉仁及德国指挥家希兹曼。
1953年杨鸿年留校任教,担任合唱课及和声课助教。1956年后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73年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指挥系任教。
他于1983年创办北京爱乐合唱团,堪称中国合唱界的一面旗帜。30多年来,他率领合唱团在世界各地奔走,这支合唱团将歌声传到了世界各地,将我国的合唱团事业发扬光大。
并且还曾在国内外的许多比赛中获得了几十项大奖,为中国的童声合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十余年来,杨鸿年秉承“爱和奉献”的宗旨,先后荣获三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热爱音乐的少年。
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他所创立的“杨鸿年合唱训练体系”已在海内外产生强烈的反响。
他在表演艺术以及合唱训练方面的造诣独具个人风格,深受国内外专家的钦佩,被国际上赞誉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
杨鸿年教授涉猎的创作领域广泛,他于上世纪50-70年代发表了近百首歌曲,例如《红日照在草原上》,钢琴曲《皖北主题变奏曲》《跃进花鼓》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琵琶曲《渡江之战》以及《中国民歌手风琴曲集》等。
杨鸿年教授所编创的几百首合唱作品中,多数已成为我国的合唱经典,他编辑的合唱曲集也是我国合唱界的必用曲库。
1987年他率领合唱团应邀参加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3届国际童声合唱节,获美国时任总统里根签署的最高鉴赏证书。
1990年11月他应邀率领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赴新加坡首演《黄河大合唱》。
2008年8月合唱团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演唱奥林匹克永久性会歌《奥林匹克颂》。
2012年6月他率领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应邀赴美国参加耶鲁大学首届国际合唱节,举行专场音乐会和合唱训练大师班,并在哈佛大学等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2017年8月合唱团参加第65届圭多·达莱佐国际复调合唱比赛,一举夺取该届大奖赛冠军的桂冠,欧洲顶级合唱赛场上第一次奏响了中国国歌。
2019年的时候他还经常来到合唱团与孩子们交流,并且还身体力行的亲自指挥,不过在2019年彼时已85岁高龄的杨教授已不能长时间站立着指挥孩子们合唱了,他一般都是坐着,但是在高兴之时依旧会站起来。
他用三十年的辛勤耕耘,让中国的童声合唱团从零点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30年时光荏苒,杨鸿年教授始终执着地怀着永不改变的孩子般的纯洁和美好,一点一滴的告诉他的音乐孩童们,告诉他的听众们,也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是歌唱,什么是合唱,什么是音乐之美。
合唱界最亮的星陨落,从此天堂充满了美妙和声!
“如果你把工作作为职业,那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但如果作为事业来做,那就没有上班下班,脑子里想的就是要把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可以为它做到不能动为止。认定了这条路,就必须走下去,心甘情愿为它苦一辈子。”——杨鸿年
关注ID:广州玩吧,推荐更多好听的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