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钠离子电池成为业界一个火热的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近日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如果全世界的车都使用锂离子电池,全世界的电能都用锂离子电池储存,(锂)根本不够,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是首选。
业内人士表示,产业化后,钠离子电池或因原材料成本较低而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是其在电化学性能方面不及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仍将是未来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而钠离子电池将在储能、低速新能源汽车、小动力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未来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A股上市公司中,新宙邦(300037)目前已有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储备,但总体产业化道路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提前布局的企业势必获得先发优势,前景看好。
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 一季度业绩大增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锂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需要消耗大量的锂资源。有业内人士表示,锂性能虽好,但也存在储量有限、价格高等缺点。过分依赖单一储能资源,未来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同时过分依赖进口也不利于储能安全。
据了解,2020年以来,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2021年以来,电解液领域的六氟磷酸锂、正极材料上游的碳酸锂、负极材料上游的石油焦及针状焦等产品价格都大幅上涨。而钠离子电池对锂电池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其在储能、低速新能源汽车、小动力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成本优势。
目前,A股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发展钠离子电池技术,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日前宣布将在今年7月左右发布钠离子电池。业内人士分析称,锂电池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推出钠电池产品是产品多元化战略的体现。
受到宁德时代将推出钠离子电池的影响,市场对钠离子电池的关注度大增。多家上市公司近日均表示,对钠离子电池已有相关布局,新宙邦就是其中一家。
新宙邦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新宙邦已有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储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与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应用的原材料是锂盐还是钠盐,但由于钠盐供应体系远不如锂盐成熟,以及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较锂离子电池仍有较大的差距等原因,钠离子电池应用范围有限,产业化道路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影响有限。
公开资料显示,新宙邦是一家电子化学品制造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新型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四大系列。具体包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和一次锂电化学品。
新宙邦发布的2021年一季报显示,公司2021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18.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增长57.51%,每股收益为0.3800元。
应用前景广阔 产业化应用仍需配套政策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进展相对缓慢,2010年前后学术界开始重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2015年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开始迈入商业化进程。
据了解,钠离子电池有三大优势:一是存量丰富,钠是地壳中第六丰富的元素,大约是锂元素的1000倍;二是钠离子不会与铝形成合金,钠电池的负极可以用金属铝箔作为集流体,双铝集流体不存在过放电问题;三是钠盐的电导率高于锂盐。
虽然钠离子电池具备诸多优势,但业界普遍认为,二者不具备替代性,而是互为补充关系,因为钠电池的平均能量密度相比锂电池能量密度偏小。钠离子电池未来应用场景或主要集中于储能、低速新能源车及小动力领域,锂离子电池仍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主流技术路线。
有研究人士表示,钠离子电池适合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是对成本比较敏感,或者对循环寿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轻型电动车、中低续航的新能源汽车、备用电源、基站电源、电力储能等。
中泰证券指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包括电解质的稳定性、电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稳定性、安全问题、相关产业配套以及废弃电池的可回收性等。
目前,国内外有近30家企业对钠离子电池进行产业化相关布局,主要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以及我国的一些相关上市公司。
虽然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但产业化之后有望实现对部分低能量密度的动力锂电池市场和储能市场实现替代,开发钠离子电池可作为未来有效的技术储备和补充。而诸多上市公司的加入以及“双碳”目标的制订,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产业成熟速度或将加速,像新宙邦这样提前布局的企业有望取得先发优势,未来业绩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