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小到每个个体,大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时刻被急速发展的信息化科技所影响。科技已不仅仅是便捷人们的生活,而更是让人类“智慧地”生活。
随着G60科创走廊进入3.0版本,成为长三角打造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的重要引擎,高科技创新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这种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研发办公上,更是融入到每一个科技园区的生活中,通过高新技术的科学规划与应用,使园区成为一个“智慧体“。
其中,科学合理应用了BIM技术的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三期将成为G60科创走廊发展中以“智慧园区”建设为代表的,极具有示范性的样板工程。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三期项目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工业园区,北临广富林路,东至众创路,西、南两侧毗邻河道,地理位置优越。
三期项目占地规模6.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3万平方米,是松江区近年来科技园区类重大项目。
而三期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涵盖了项目的总体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并打通了项目后期运维阶段的生命全周期应用的数据接口,实现了智慧园区建设管理与BIM技术的良性结合。
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Management
是当前建筑行业的一个新技术,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BIM技术的优势在以下几点:
- 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提高设计效率,提升图纸质量;
- 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 运维阶段,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营维护管理效率。
通过项目各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有效控制项目全周期的综合成本。
当前国家主管部门在关于推动BIM技术的应用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例如,住建部近几年来,相继推出《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指导文件,明确表达了积极推动BIM技术的方向和决心。
各地方政府机构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相继推出了BIM相关政策性文件。可见,结合BIM技术的应用对于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园区三期项目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管理与BIM技术相结合的优秀的案例,那么它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01
园区三期项目设计/
施工辅助BIM技术应用
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建立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的BIM信息数据模型,为各项BIM技术应用提供数据载体及模型基础,整理模型实施中的碰撞问题形成碰撞检测报告,提升图纸质量,提前解决碰撞问题,降低图纸错误率。
其次,将大数据量的BIM模型进行数据筛选及格式转换,可以存储在PC端、移动端(如IPAD)进行现场项目管理,实现BIM数据轻量化。
最后,创建数字化虚拟可视化场景,是未来园区的数字化建造模拟,为项目管理者等各方提供可视化协同平台,确保设计施工一致性。
02
园区三期项目运营端
BIM技术应用拓展
园区三期项目在运营阶段可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结合BIM技术搭建智慧园区管理云平台,通过互联网将管理数据实时反映到管控中心和远程用户移动端。
首先,通过智慧空间管理、设备管理模块、把所有物业资产信息化,物业管理无纸化。在平台中结合BIM技术对这些资产进行定位查询、维保管理。
其次,通过租赁信息管理、智慧安防管理、人员管理等功能模块,把园区的动态运营信息平台化,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对园区进行动态数字化管理,加强时效控制,提升管理效率。
园区三期项目是BIM技术应用在产业园区中的典型。在智能管理和BIM技术相结合的情况下,项目各阶段实现了高效运转。
BIM技术的应用,于建设初期大大提升了设计及施工的工作效率,并通过智能信息化、可视化的计算处理,合理规划建设方案,节约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于建设管理和后期运营阶段,BIM技术将园区各个组成部分,以信息化的方式,统一于一个公共平台,协同运作,建设系统化的数据体系,互联互动,使整个园区成为一个活跃的“智慧”体!
目前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的三期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智慧”已经渗透到园区建设的每个细节。
在后期的智慧化运营中,随着更多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高科技产业集群效益的不断凸显,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将更有力地发挥在G60科创走廊建设和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推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