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炎,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应激因素等导致?

摘要:胃窦炎是指局限于胃窦部的一种慢性炎症。

胃窦炎,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限于胃窦部的一种胃黏膜炎症,属于胃炎的一种类型。

胃窦炎,主要发生于胃部的胃窦部位,是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反应过程,多局限于表浅的黏膜肌层。

胃窦炎可由哪些因素导致?常表现为?

胃窦炎,是指胃窦部在各种内因、外因作用下发生的黏膜炎症,任何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胃窦炎。

那么可诱发胃窦炎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胃窦炎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部位都含有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等可抵御胃酸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所以细菌感染可引起胃窦炎的发生。

2、十二指肠反流或疾病因素

肠道动力异常、消化道梗阻等,都可导致肠液反流入胃,长期的十二指肠反流,可导致胃窦部位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累及胃窦部位可诱发胃窦炎的发生,此外慢性胃炎等胃肠疾病,以及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带菌分泌物不慎进入胃部,可使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从而诱发胃窦炎的出现。

3、应激、药物因素

应激因素如创伤、烧伤、大面积脑梗死、肝肾功能衰竭、休克等,都可造成急性的胃黏膜缺氧、缺血,以及胃黏膜屏障破坏,累及胃窦部位,从而诱发胃窦炎,此外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药物,可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

4、不良生活习惯、物理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胃黏膜损伤,从而引起胃窦炎的发生,如长期吸烟、酗酒、不规律饮食,过量饮用浓茶、咖啡,食用过冷、过热、过刺激、过咸的食物等,都容易损伤胃黏膜,此外物理因素如胃内异物、放射线照射等,可引起胃肠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同时老年人群的胃黏膜退行性改变也可导致胃窦炎的出现。

胃窦炎的患者,主要可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等情况。

那么胃窦炎主要可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腹胀腹痛

腹胀主要表现为慢性的腹部胀气,食物在胃部难以排空,常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感,腹痛主要表现为隐痛,部分伴有钝痛、压痛、闷痛等表现,可呈周期性发作或持续性发生。

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主要表现为部分患者在进食后,感觉明显的腹部不适感,进而可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

3、反酸嗳气

反酸可表现为由于腹胀造成胃酸可从胃部泛起,此外嗳气可表现为胃中的气体,经咽喉部排出时,不断发出饱嗝的声响

4、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其他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头晕头痛、心慌、呼吸浅而快、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症状。

胃窦炎应该如何治疗?可以怎么预防?

胃窦炎的治疗,主要是进行去除病因,如根治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帮助改善胃黏膜炎症情况。

那么胃窦炎可以进行哪些治疗呢?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进行积极的饮食改善,可以多吃有利于养胃的食疗药膳等,注意戒烟限酒、规律进食,不可饥饿或饱胀过度,避免过多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同时要保持轻松的情绪状态,避免过于紧张、焦虑等,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果胶铋等根除幽门螺杆菌、改善胃黏膜炎症,还可以使用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促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改善胃肠动力,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等加强胃黏膜营养、保护胃黏膜,止痛药如颠茄片等帮助解痉止痛,抗焦虑、抑郁药物帮助缓解患者精神焦虑等情况。

3、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可包括急性期治疗、补充血容量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如合并出血可使用右旋糖酐等帮助补充血容量,在内镜下激光、高频电烧等降低病情发展。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有效预防胃窦炎的发生。

那么预防胃窦炎的发生应该怎么做呢?

1、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预防胃窦炎,应积极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加强餐具消毒,聚餐可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饮食要保证健康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等。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坚持合适的运动锻炼,避免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等,健康饮食,不暴饮暴食等。

3、定期胃部检查

积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筛查胃部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反流等,同时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写在最后:

预防胃窦炎的发生,应积极均衡膳食,饮食健康营养,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养胃、保护胃黏膜正常功能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