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RCEP跃步,中国与东盟力推背后的逻辑

文丨特约评论员 葛红亮

当地时间11月4日晚,李克强总理在泰国曼谷出席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他在发言中表示,RCEP谈判历时7年,今天我们正式对外宣布15个成员国整体上结束谈判,也做出了各方协商解决有关后续问题的安排。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谈判最终充分照顾了各方利益关切,体现了参与方发展诉求最大公约数。

“好菜不怕晚”。通过共同努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已结束全部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这种突破,受到与会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众所周知,RCEP磋商的加速推进及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力推有着密切关系。

RCEP谈判于2012年11月第21届东盟峰会上正式启动,谈判涉及16个国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要达成一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并非易事。因而,RCEP磋商的进程可用一波多折、变数丛生来形容。但无论如何,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力推RCEP磋商积极向前方面的立场是一致的。

对于东盟国家来说,近几年来,加速达成RCEP一直是年度主题的应有之义。例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呼吁RCEP参与国积极磋商并以此加强经济合作;泰国今年将年度主题设为“推进伙伴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也在于此。

中国是RCEP一员,也是其中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东盟国家加速达成RCEP的热望,中国在情感上是理解的,在利益上的一致的,在行动上是相向的。中国元素在RCEP谈判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这具体又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积极主办RCEP磋商高级别会议。例如今年8月2日-3日在北京召开RCEP部长级会议。资料显示,本次会议推动谈判取得重要进展,超过三分之二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已结束;其二,中国在磋商中展现对开放、包容与基于规则的贸易体制的维护,而这对于创造有利于贸易投资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至关重要;其三,中国领导人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一样,对推进RCEP磋商进程有着相同的政治决心。中国领导人在地区与国际多种场合对此做过反复的呼吁与推动。

那么,中国与东盟国家为何力推RCEP磋商?这背后的逻辑在于RCEP所具有的现实重要性和战略价值。

从RCEP的重要性和影响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加速磋商进程指向的是现实的经济红利。

RCEP最早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意味着,如果达成,RCEP将会形成人口约35亿、GDP总和约为23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约30%的贸易集团。这在给所有参与国家带来实质性贸易量增加的同时,也将会给各国企业在地区与国际市场扩大投资和增加市场份额带来莫大实惠。

从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的状况来看,RCEP磋商实现跃步,则彰显出成员国各方增进合作守护全球自由贸易与投资秩序的意愿和政治意志,而这对于当今世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

如今,全球经济呈现出三方面特征:其一,受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环境极其不确定,全球经济形势总体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全年贸易额增速将由去年的3.6%下滑至今年的1.1%,远低于GDP 3%的增速。其二,传统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滞缓,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呈现出上升态势;其三,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处于转换的窗口,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经济正在诸多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显著的驱动作用。

鉴于此,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RCEP磋商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表明东亚国家共同对外发出了支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的积极信号。当然,对于印度在“临门一脚”之际不签署RCEP的决定,也应该辩证看待,一方面要从印度国内发展及印度与亚太市场之间的产业链联系现状找原因,另一方面不能就此认为印度持有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今日,2020年签署RCEP协议已成各方的承诺;来年及未来,RCEP的签署及其落实,势将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带来现实与战略层面的红利。而无论如何,印度终将是一个后来者。(作者葛红亮系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