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赢得起输不起!家长必看:如何正确树立孩子的输赢观?

在节目《师傅我要跳舞了》第二季中,孩子们面临着很多比赛和输赢。好几个孩子输了之后很沮丧,负面情绪找了主导,一直哭个不停。还好师父们及时安慰和教导,教会让孩子们学会接受结果,好好沉淀,迎接下一次的胜利。

说起输赢这对反义词,赢的人总是开心的,但输的人却有千种万种。有的人输了一次,重新出发,越挫越勇,成为了自己人生的赢家;有的人输了一次,就意志动摇,再也站不起来了。

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因为输赢的结果不开心或者难过,更别说孩子了。尤其对于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儿童,输赢观更是需要从小就树立起来。

为什么孩子会输不起?

1.不想输,是人的天性,因为胜者才能享受更多的东西

玩游戏赢,能在同伴间树立威望;考试总是第一,就能收获父母的赞扬和同学的崇拜。

2. 家长的心理暗示

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对比,满嘴的“人家的孩子”,无形中给孩子暗示:“只有别人强,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反之,也有些家长总把“输赢观”带给孩子,只要孩子表现稍好,就竖起大拇指。

结果,一味的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反差,反而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输不起的孩子,未来会……

1. 输不起的孩子,脾气往往很差

一旦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就会抵赖、哭闹、撒泼,甚至还会耍赖,心怀嫉妒、敌意,比如踢倒别人搭的积木,这样的孩子人缘也会变差,人缘差了,做事情也得不到大家的拥护。

2. 输不起的孩子,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输不起的孩子每次失败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输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会受到不良影响

如果太过于看重输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就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

在孩子的眼里,你的玩笑话会让他感受到伤心,然后形成想要一直赢的想法,他会变得把输赢看得很重的,以后可能没有办法有一个好心态去面对失败的,如果没能让孩子在性格形成以前就树立起正确的输赢观的话,这是很遗憾的。

在《爸爸去哪儿》中,应采儿教他儿子学会坦然接受输赢的做法就很值得家长们学习。

Jasper比赛输了,没能给妈妈赢来奖品而伤心地哭了,和很多孩子的想法一样,他说:“想要一直赢。”

应采儿就很认真地教他去学会接受输的结果,人生总是会有输有赢的,我们要学会坦然地去接受输赢。

应采儿的做法会让极端想法和不成熟想法的Jasper慢慢修正自己的想法,然后形成正确的输赢观的。

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学会一步一步去传递输赢这个理念。

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一、树立“输得起”的观念

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或让孩子观看一些有关竞争的动画片,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从小懂得,每

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大人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但失败并不“丢脸”,别为自己的不足而自寻烦恼,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就行。

二、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并欣赏他人优点

每个人都像一块银币,拥有了优点同时也存在了缺点。孩子也不例外,大人也应该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要因为孩子的缺点而去过度指责他,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

三、教导孩子遵从“公平竞争”原则

好胜心太强的孩子,一旦处于竞争状态,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而采用一些偏激或不公正的手段。有些孩子一旦输了就“大哭大闹”甚至直接冲上去打对方,有些孩子则为了赢得胜利背地里做些手脚。这样的举动一日开始,就会泛滥,最终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家长一定要在发现苗头的时候,就尽力劝解开导孩子,让他明白“公平竞争”的原则。

四、把孩子爱比较的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爱争强好胜。作为家长,应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尽量利用这种竞争意识去撬动他们不动怒不生气的积极性,把孩子原本爱比较的妒忌心转化为进取的动力。

五、不轻易拿孩子与别人比较

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大声责骂自家的孩子,“你看自己,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家的小孩,跟你一样大,人家又聪明,又听话,为什么你自己就那么不争气呢?”其实,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好心,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由滑板车识字APP整理发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