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粮为安,粮以稻为先。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今年我国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水稻生产与稻米消费的第一大国,全国水稻栽培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1/2,稻 米的产量及其品质高低直接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水稻的全生育期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根据水稻植株的发育状况,整个生育期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其中幼苗期和分蘖期,水稻进行营养生长;幼穗分化到抽穗的长穗期,茎叶和幼穗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期;结实期水稻主要进行生殖生长。
幼苗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期。
返青期:移栽后水稻从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缓冲期。
分蘖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
长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
结实期: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并不是说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事实上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
所以水稻的产量并不是单一某个要素能决定的,只有在整个生育期科学管理,合理的提高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才是水稻高产优产的正路。
水稻用胜收®,年年好丰收
【使用时期】拌种、苗期、移栽前、分蘖期、灌浆期;
【用法用量】用胜收10-20毫升(每亩)兑水1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使用效果】提高幼苗素质,增加分蘖,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水稻幼苗抗寒能力,使新根生长快,秧苗健壮,增加分蘖,秧苗返青快,早抽穗,早扬花,增产。
胜收®拌种-出苗齐、出苗壮、根系数量增加27%
胜收®增产-套餐加胜收,亩增产151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