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人事变动:总裁王翔退休,卢伟冰继任;特斯拉引发8车连环撞,遭美国调查,或系自驾系统出错;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设备进口额大降

1.雷军内部信: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退休,卢伟冰将于本月底正式继任

2.特斯拉自驾系统出错?引发8车连环撞,遭美国调查

3.扶持当地供应链被提上日程,苹果能否圆梦“印度制造”?

4.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设备进口额同比降低36.8%

5.台积电先进制程赴美 “工程师”曝8大严重影响

6.被动元件大厂扩产 不同调

1.雷军内部信: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退休,卢伟冰将于本月底正式继任

集微网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12月22日,雷军发布内部信,宣布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将迎来规划已久的退休,并将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卸任集团总裁职务。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于今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经过公司合伙人委员会讨论和协商,决定晋升卢伟冰为新一任集团总裁,将于12月30日正式继任。

小米集团方面表示,王翔将在月底卸任集团总裁职务之后,还将继续作为高级顾问为公司服务,集团对王翔在过去七年的工作表达了敬意和感谢。继任的卢伟冰加入集团以来屡立战功,赢得了集团内外高度认同和尊重。“我们相信卢伟冰在出任集团总裁一职后会带领集团业务再攀高峰。”而洪锋和王川今后将会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在合伙人委员会继续支持和推动公司的战略发展。

“伟冰和我相识多年,有着手机行业的丰富经验以及杰出的行业影响力。”雷军在内部信中指出,2019年初卢伟冰加入小米后,兢兢业业,有口皆碑,“从Redmi品牌负责人,到中国区总裁,再到统领中国区、国际部和印度区三大战区业务,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集团管理团队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2019年11月29日,雷军同样是在内部信中宣布了新的高管任命,王翔正式晋升为小米集团总裁,负责管理集团职能平台。

(校对/黎雯静)

2.特斯拉自驾系统出错?引发8车连环撞,遭美国调查

集微网消息,据CNBC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涉及特斯拉的事故的电动汽车启动调查,而特斯拉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被认为是事故的一个因素。

本月 NHTSA 调查清单中新增的撞车事故包括感恩节撞车事故,该撞车事故导致 2021 款特斯拉 Model S 的一名司机在旧金山海湾大桥上的车道上不规律地行驶,导致 8 辆汽车陷入困境。

根据美国加州公路巡警交通事故报告书资料,1名司机告诉当局,由于他的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软件(FSD)意外剎车,因此上个月在旧金山湾区发生了8辆汽车连环追撞的事故,导致8人轻伤、1人住院。

据CNN报道报导,事故车辆Model S当时以约每小时55英里的速度驶入最左侧车道,但随后突然煞车,速度降至每小时20英里,导致后面汽车追撞。报告书表示,无法确定事故发生时“全自动驾驶”是否处于开启状态。1名高速公路巡警指出,能掌握确切情况的只有会将资料回传的特斯拉。

根据CNBC从NHTSA 获得的数据,该机构正在调查至少 41 起涉及特斯拉汽车的撞车事故,其中涉及自动紧急制动等自动功能,或 Autopilot、FSD 和 FSD Beta 中包含的更广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功能。

记录显示,这些早期调查中有 14 起涉及导致死亡的撞车事故。

该公司还面临消费者诉讼以及联邦和州对其安全声明和营销做法的审查。加州 DMV 指控特斯拉围绕其驾驶员辅助系统进行虚假广告。

在最近对加州提起的消费者诉讼的回应中,特斯拉表示,它“未能”实现其“长期、理想的目标”并不构成欺诈,它只会“通过不断严格的改进”实现自动驾驶”

3.扶持当地供应链被提上日程,苹果能否圆梦“印度制造”?

集微网消息 2022年,国内多地疫情爆发后的封控导致苹果供应链交付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业界关于“果链重心向印度及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其实这个说法之所以能引发较大规模的讨论,主要还是受交付问题影响,鸿海、和硕、纬创、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苹果供应链厂商近两年不断加大、加快在印度、越南等地的投资。随着供应链的落地,苹果方面也逐步将更多重要产品生产放在印度和越南。

不仅如此,日前有知情人士称,印度塔塔集团正与苹果iPhone代工厂商纬创谈判,希望以最多约6.1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纬创在印度唯一的制造工厂。双方若未能达成收购协议,或将成立合资企业。

短期内的不可替代性

关于塔塔集团欲收购纬创印度工厂的消息,让不少行业人士揣测:“苹果是否正计划扶持印度本土供应商,从而削弱中国供应商对其的影响力。”

这个猜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苹果有没有可能扶持印度本土供应链?以及其是否想削弱中国供应商对其的影响力?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苹果大概率是有这方面考量的,不过,何时能实现目标还需要打个问号。

公开资料显示,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商业运营涉及通信和信息技术、工程、材料、服务、能源、消费产品和化工产品领域。旗下拥有100多家子公司,业务遍及6大洲的80多个国家。

苹果想要扶持本土企业,塔塔集团无疑是非常好的目标。

有分析人士对笔者表示:“塔塔集团现在通过购买纬创工厂的方式进入供应链可能性较大,其实就跟前几年很多大陆厂商切入的方式一样。或许在明后年就能看到塔塔与纬创、苹果之间的合作。”

随后该名分析人士又补充道:“在印度,像塔塔集团这样规模和资质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虽然塔塔已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企业,但还是要通过购买纬创工厂的方式来进入供应链,这也意味着,印度本土的制造水平还相对落后。至少在3年内,印度本土企业替代中国供应商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从苹果现在的节奏来看,应该是先让产品在印度组装的量起来,然后推动部分零部件环节去当地做配套,最后再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增加印度本土厂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比例。”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电话会议中曾透露,目前 iPhone 的组装基地会锁定在印度,首先产能要满足北美市场的需求,以后印度的iPhone生产占比要提升到 30-40%;未来会看到印度的果链产能会逐年翻倍增长。此外,包括Airpods、Beats等产品线也传出将在印度组装的消息。

虽然“建立本土供应链”目标在短期内达成的概率很小,但从中长期来看是有机会的。

“如果是把时间线拉长到5年、10年,苹果建立印度本土供应链还是有机会的。一方面是基于苹果对印度市场的想法,另一方面在苹果公司中高级管理层中,印度裔的占比非常大,特别是采购和软件部门,目前都被印度裔把持,他们的做为一定会偏好印度。”上述份人士说到。

推动印度制造的必要性

其实相较于越南,地广人多的印度显然更符合苹果对“下一个增长点”的想象。

众所周知,今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印度市场却成了最强黑马,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庞大的人口体量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红利,这对于现阶段手机品牌来说显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苹果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在印度建立供应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苹果高层并不一定有此意愿,但想瓜分印度市场蛋糕,势必要对推动印度制造做出“明显贡献”。

回望中国手机品牌过去十年在印度的淘金之路可以发现,一家外资企业想要在印度市场有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除了保证自身经营、税务等方面合法合规,还要能真正意义上给印度政府带来利益。

印度制造是当地政府近十年反复尝试推动和落实的目标,然而国内品牌在印度崛起的同时,不仅没能扶持当地供应链企业的成长,甚至还不断蚕食挤压印度手机品牌的份额。这样的局面,并不符合印度政府所规划的蓝图。因此,中资企业在印发展受阻的案例近两年屡见不鲜,有了前车之鉴,苹果在同样的问题上或许就会有不同的选择。

不过扶持印度本土企业,并不意味着就要“去中化”。

反观国内的苹果供应商,经过过去几年的不断筛选、磨合,现在仍与客户保持稳定合作的企业,几乎都已经做到各自细分领域的头部阵营,在研发、制程、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如果要全面替代,对苹果本身来说也需要耗费极大的的时间成本和各类资源。

再加上中国市场作为目前最大的需求市场,也是苹果产品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去中化”对苹果来说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天风证券也表示:“我们认为苹果基于地缘政治的担忧,供应链所谓的去中化只是组装基地外移,并没有去中化供应链的意愿,反而和中国供应链的绑定反而更紧了。”

综合上述,苹果扶持印度供应链的目标尚未成形,此事对于中国手机供应链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程度有限,并且这股作用力或许要在5-10年之后才开始真正显现。

4.11月我国集成电路制造设备进口额同比降低36.8%

集微网消息,国家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网站近日更新进出口统计月报数据,进口主要商品量值表显示,11月我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5,350台,货值132.3亿元人民币,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40.3%和36.8%,其中“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进口1191台,货值92.2亿元人民币,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8.3%,进口货值同比降低30.2%。

从累计值看,今年1-11月我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70426台,货值1793.7亿元人民币,数量、价值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3.5%和10.8%, 其中“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累积进口15765台,货值1160.4亿元人民币,数量增长7.9%,价值较去年同期下降6.8%。

据彭博社报道,受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和美国新的出口管制限制了中国公司购买最先进设备的能力的打击,中国购买计算机芯片的机器采购量在11月份降至两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有消息称,美国正在与荷兰和日本政府谈判,以说服他们加入其单边制裁,知情人士表示,他们可能至少会采取美国的一些全面措施。

(校对/李梅)

5.台积电先进制程赴美 “工程师”曝8大严重影响

集微网消息,当地时间12月6日,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举行了首批机台设备到厂典礼,台积电邀请了包含客户、供应商、学术界和政府代表在内嘉宾,一同庆祝这一重要里程碑。

据悉,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于2021年开始建设,预计一期2024年可以实现量产,月产能为2万片,主要使用4纳米制造工艺,2021-2029这八年该项目的总成本约为120亿美元。第二期工程预计2026年开始生产3纳米制程技术,二期完工后预估每年将生产超过60万片晶圆。

网上话题半导体“去台化”、台积电变“美积电”、“外派工程师赴美掏空人才”等引发热议,据中时新闻网报道,脸书粉专“工程师看政治”对此表示,台积电这波赴美投产对中国台湾伤害非常大,罗列了对投资、人才流失、中国台湾的税收、工作机会等8大严重影响。

1.直接流出的投资金额高达1.2万亿新台币。

2.人才被夺走,首批工程师赴美约有1000人,到2023年末人数预计翻倍。

3.上看2000人的家庭与其后代,总计3000到6000人,他们的消费,以及未来的研发劳动力,也很可能大多会留在美国。

4.相关供应链厂商外移会造成大约5000个工作机会流失。

5.台积电未必能如预期守住营业机密,因为身在美国,又领对方补助,美只要一纸禁令,或停止付钱,台积电立刻就会大失血。

6.台积将会面临英特尔当地的人才竞争。

7.美国制造成本会高出50%以上,台积电营利必会受到影响,中国台湾将流失对应税收。

8.高级芯片厂被夺,硅盾减损,降低中国台湾的防务能力。

工程师还强调,不要忘了,赴美设3、4纳米厂,从头到尾都非台积电的主动意愿,中国台湾被抢走了一个世代,占据政府高位和媒体资源的那群人,竟然还帮忙为掠夺者开脱。

但深究台积电赴美设厂的原因,《远见杂志》曾解读称,台积电在中美摩擦之下,大有“被逼着”设厂的苦楚,但国际变化太快,2年之间,历经疫情忽高忽低、俄乌之战,现在看来,台积电海外设厂,也可说是分散生产基地、分散风险的一条路。

(校对/李梅)

6.被动元件大厂扩产 不同调

今年科技产业持续调整库存,景气逆风之下,被动元件大厂扩产不同调,日厂看好中长期需求,且为汽车应用主要受惠者,维持扩建新厂的计划,陆资厂风华高科、潮州三环同步放缓扩产速度,大陆券商估计,扩产步调不一之下,2023年全球被动元件产能增幅将从10%以上降至10%以下,有助于改善供过于求幅度。

日系被动元件厂第四季在手订单虽然减少,但是日系厂商为车用被动元件主要受惠厂商,且为苹果供应链主力,因此即使各大日系厂商看衰消费性电子景气,但是仍看好中长期MLCC需求,瞄准车用、5G应用维持原来的扩产步调,包括村田、TDK、京瓷等日厂均有新厂扩建计划,量产时程落在2023年至2025年。

至于台厂部分,龙头厂国巨(2327)因汽车营收占比已达22%,高阶利基型产品提升至75%,相对不受消费性电子需求疲弱冲击,因此维持原先的扩产计划,锁定高单价的钽质电容、高阶MLCC扩产,明年扩产幅度将达10%,资本支出不受景气影响,高雄新厂的扩建计划如期。

陆资厂则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扩产迹象,除了陆资被动元件龙头风华高科延后新厂全产稼动时程,估从2024年延后至2026年,产能建置期递延二年之外,陶瓷基板龙头潮州三环也传出放缓扩产,陆媒报导,早在去年第四季二大陆资厂已经大砍资本支出,以因应今年的景气寒冬,陆资厂扩产踩剎车加上一线厂减产,成为稳住MLCC价格的关键。

大陆券商预估,2022年MLCC新增产能仅5%,原本预期明、后二年全球新增产能达10%以上,不过景气影响扩产计划,估2023年新增产能可能低于10%,供过于求的幅度可望进一步减缓。(工商时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