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重游丨纸上人生,多彩皮影,历史尘埃里你手中的那一颗明珠。

赤精子使起了阴阳镜,

宝镜照得那目难睁,

吩咐一声莫怠慢,

嗳嗳——

佳荫关上逃性命,

嗳嗳——



null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由兽皮或纸板制作的人物或动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null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从有史书记载开始算起,皮影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算是真的“老祖宗”的东西。很多老北京人都喜欢叫皮影戏为“驴皮影”。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在元代是甚至传至西亚和欧洲,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且流行范围也非常广泛。


传说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null


在文章的开头,是电影《活着》中的一段皮影戏唱词。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电影和网络还未出现的年代,皮影戏是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主要的娱乐精神粮食。


其实现在我们每每谈及皮影戏,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上个世纪。皮影戏的发展在清末明初达到了顶峰。当时的达官贵人都会请名师来为自己的家族刻纸影人,并且以私养影班为荣。而在民间,更是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子。无论是逢年过节、祈福拜神、嫁娶宴客很多都是要搭皮影戏台来唱皮影戏的。在那个年代,可以说皮影戏是风靡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null


但是现在皮影似乎慢慢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出门可以看电影,在家可以看综艺,有闲心的时候甚至还能去看看歌剧。但似乎选择皮影的人越来越少,是因为现在的皮影戏班几乎快要绝迹了吗?并不是。我们想不到皮影,是因为我们对他不够了解,我们对他不够重视。现在依然存在皮影戏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null



null



null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人秦礼刚先生的微博。他的每一条微博,他的每一条评论,几乎都与皮影有关。而秦礼刚先生的微博关注量则少得可怜。秦礼刚先生今天在小学表演皮影戏,明天就在某大学设皮影讲座。我们身边一直都有人在为皮影事业奋斗,而我们却并没有给他们应得的关注。


其实不是说我们现代没有皮影,而是现代社会没有给予皮影它应得的关注。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蒙上灰尘,是不是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彻底再见不到它了?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身处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该回头看看那些掩盖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化瑰宝?



null


如果我们真的失去了,那就不单单只是几张普通的皮影,而是流传千年深深烙印在我们血液里的传承。


皮影戏从不苛求大家的帮助抑或是其他的什么,皮影只需要大家多一点点的目光,多一点点关注,发现一下皮影身上的美。


我们说传承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们知道永远都有人正在路上。


(校园KO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