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一个从乡镇企业发家的创始人,却造就了小家电和厨房用品产品群的龙头企业:美的。他低调稳重的性子使他在创业的50年间都甚少露面。他也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据说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员工,离职时的唯一愿望,就是“想近距离看一眼boss”。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何氏宗亲的风采吧。
全球富豪榜第37名:何享健
美的集团创始人
何享健,广东顺德人。1968年5月,集资5000元,创办了一个塑料生产组;1980进入家电行业; 1992年进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美的空调、压缩机、电风扇、微电机等九大主导产品产销量均居全国前三名;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层经理人股权收购,进一步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
2012年8月26日,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团董事长。现任美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慈善基金会荣誉主席。2018年10月,被推荐宣传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18年12月18日,何享健被授予改革先锋的称号,并获评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美的集团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2009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50亿元,纳税超过40亿元。
何享健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2003年,美的为抗击非典捐款超过1150万元;2006年美的集团向北滘镇捐资58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美的集团捐款1000万元帮助灾区救灾;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美的集团捐款1500万。2014年发起成立了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拿出4个亿作为首批项目运作基金。3年后,他又公布了60亿元的慈善捐赠计划。2018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发布时,何享健家族以10.9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捐赠总额名列第二。
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团宣布,创办人何享健已辞去集团董事长,45岁的方洪波继任,何享健与其子女将只担任大股东。何享健把多年经营的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美的成为中国第一家没有“父传子”的千亿级民营企业。何享健只以美的电器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继续关心、关注和全力支持美的电器的发展”。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身兼两职,和他一起共挑重担的董事会成员全部由职业经理人担任。
这种所有者、董事会与经营层“三权分立”的经营模式,何享健思考并实践了三十多年,他说:“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就主张美的要有一个开放型的企业文化,因此美的也一直没有家长式管理的氛围。我的理想是要把美的打造成一个现代企业。”
26岁之前,何享健的履历几乎可以一句话概括:高小毕业,辍学务农,工厂学徒、工人、出纳,公社干部。1968年5月2日,何享健带领23位居民,每人以借款方式出资50元,再多方筹措共同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何享健任组长。
此后12年间,这家小作坊一直在政策夹缝中艰难求存。1973年小作坊变更为塑料金属制品厂,半年后又换成汽车配件厂,生产汽车挂车刹车阀,兼营汽车橡胶配件。
何享健步入背着刹车阀、橡胶配件坐闷罐火车北上跑市场的岁月,为了节约开支,他早餐就喝一碗红糖水,晚上睡在火车站里。他怕差旅费被人偷走,不敢乱放,就藏在鞋子里面。1979到1980年间,经常停电成为各地普遍现象,何享健抓住机会生产发电机。直到此时,何享健与“家电”二字仍然没有半点联系。
1970年代末期,何享健开始组装生产金属电风扇。1980年11月,他的电器厂生产出第一台40厘米台扇。一年后,企业又变为风扇厂,何享健担任厂长,年产风扇13167台,利润41.8万元,经营状况发生根本转变。
1984年,美的研制出全塑风扇,投入市场后一炮打响,并在此后两年的风扇大战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的何享健又踮起脚尖将目光投向空调,1985年4月8日,美的成立空调设备厂,后来在1992年开始进行股改,改造成了股份制企业。这一年,美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7亿元,可何享健对股份制改造理解得并不深,也不太懂股票,但他敏锐意识到“一个企业的进步、规范需要股份制改造这种代表未来方向的手段”,他不无自得地说:“我这个人看问题一直比较超前,什么事都要看得远一点。”
作为中国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捷足先登的美的第二年又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20年后,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仍然是何享健“代表未来方向的手段”的思想延续。正如美的集团董事、战略经营部总监李飞德所说:“它与1993年上市的意义一样重大。”
我们从何享健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他身为创业者的开拓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永远保持低调、专注、锲而不舍的心境。也只有这样我们放眼未来的时候才能看的更远,从而战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