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事杂谈」技与创新思维,画家必须要同时具备的能力

文/冯海涛 图/郭秀

关于中国画,我们谈起时基本上都是说“技”是画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创新思维会被当作画家的一种高度和能力。在这种论调下就把有点创新思维画家推到了一个高度上。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创新思维也是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没有创新思维,画家还是画家吗?在这种认为“技”是时间就能造就的认识下,就潜意识地把具有创新思维就当作了画家的高度。也使得很多画画的为了彰显自己有高度,就无节制地去创新,从而使现在的“中国画”是各种面貌都有。也不管画的是啥,也不管笔墨,反正一句这是我的创新就可以了。

郭秀山水画作品

回看我们把创新思维当作画家高度的评判,是真的把中国画搞得乌烟瘴气了,可以说是拿着中国画创作的工具和载体画的是自己也不知道是啥的玩意。也把那些精研笔墨的画家搞到了基础部里去了。这个问题,也不知是真的大家都没有发现,还是发现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披露,我们也就不去深究了。但是,既然已经谈开,我们就需要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重新去设定一位画家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更应该从“技与创新思维”上来衡量一位画家是不是合格的画家。

当我们明白了“技与创新思维”是画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后,就是收藏者也能更好地分辨什么样的画作是收藏品了。而画画的之间也就能更加明确地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画家,谁是“披着创新思维的狼”。还有一点就是可以为笔墨正名。对中国画的理解,最大的误区就是把笔墨归于技。而这次对画家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重新定位后,是不是发现“笔墨”不是“技”了。是不是发现笔墨是“技与创新思维”的结合了。而两者的结合实则就是我们常讲的“思想”。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又发现了中国画为什么画中缺少意的原因了。试想一下,把画家应该具有的素养分开了,画中怎么能产生意呢!更何况这种极端的阉割,把中国画直接就分成了工艺品和扯蛋品,“意”怎么会有呢!在这里希望“技与创新思维”的融合,为中国画带来新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