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开幕

null

null

    2018年12月26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开幕。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项目学术主持肖谷,广东美术馆馆长、项目导师、策展人王绍强,上海朵云轩(集团)总经理顾林凡、副总经理路燕,项目导师浙江传媒大学教授杨大伟,项目总策划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设计总监施中华,项目执行人、策展执行人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艺术总监施苏萍,全体项目学员和媒体、嘉宾等出席了开幕式,肖谷先生主持仪式。

null

王绍强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艺术基金《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在上海朵云轩(集团)的支持下,在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展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真心的支持这个项目,在前不久我第一次到新疆就去指导学员,用了三天的时间和学员们一起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考察这个区域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概况及对传统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进行调研、研究、创作。

这次展览是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的项目,给我感触很深,很多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些小有名气的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一起到新疆来,身上肩负着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播的责任,这次展览它体现了我们这批学员专业程度很高,还有对新疆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当代审美的一种很好的了解和再创造,所以把这次展览定位在艺术个性到我们的生活,其实这点也是契合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传播,以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政策的理解,另一个是主办方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对这批学员的管理非常严谨,甚至对专业的要求有些严苛,但是这点我觉得这些学员在这种严格严谨的管理下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启迪。通过几个月的这样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我今天看到这些作品呈现出来,整体上很满意,水平很高,而且深入的领会了新疆的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对当代审美有了很深入的理解,他们把新疆的传统文化、传统纹样以及新疆精神和当代审美都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作品上来,做的非常的好,另外一点,就是他们对当代审美在借助新疆传统纹样方面也做了很好的一个呈现,有些学员做成服装、首饰、做成艺术品,还有些做成生活的地毯,反映到新疆的传统文化呈现在当代审美里,接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员们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次展览作品反映了这些学员在各位导师的指导下,得到很好的体现,展览整体上收获到我们本次这个教育和培训目的,同时也对主办方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团队敬业执行国家艺术基金《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表示非常的敬意!再次代表我个人和广东美术馆对本次展览成功表示祝贺!

 

null

肖谷先生在致辞中谈到《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活动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一个活动,因为这是个介绍新疆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历史和审美的展示展览,这是个还包括了反映一带一路文化的展览,这个展览其实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项目,让我们更多的艺术家,更多的年轻设计师能够去帕米尔高原了解这两个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以及他们的审美,所以这也是宣传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个举动。这次培训和展览得到这些年轻的学员们的响应,他们用自己的感情和才能,包括自己的理解来反映这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所以这个展览应该说很特别,展览得到上海朵云(集团)的大力支持。我有幸作为这个项目的艺术顾问和这个展览的学术主持,我其实已经去过帕米尔高原若干次,比如说我身后那些作品都是我在帕米尔高原现场写生的,因为现场比较高,觉得给我的感觉还是很震撼。帕米尔高原也是区域文化、亚洲文化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地点,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历史是值得我们去怀念去研究,并且这种历史文化能够融入到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中,从他们的服饰、衣行住食、生活习态中也反映出我们之间的这种文化的和这个项目的联动,这是一个反应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对国家艺术基金能够支持和资助这一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的《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致以诚挚的感谢!

null

 路燕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成果汇报暨学术研讨会在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浓重开幕,首先我代表上海朵云轩对此成果汇报展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朵云轩是上海艺术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一家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的百年老店,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在传统文化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为艺术家提供交流和共同发展的艺术平台。《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以传承中华艺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为宗旨,挖掘和利用民间美术,传统美术文化艺术特征和工艺理念,以中国传统设计的当代创作为指向深入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当代创新时间和研发研究创新设计成果的推广。此次展览共有30名学员100余幅优秀作品在这次展览中集中呈现,是对整个培训项目开展总结和成果展示,使新疆传统文化在当下不断被刷新的艺术语境中得到可持续的传承与创新。感谢主办方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对我们的信任,希望双方在朵云轩这个平台上有更深入的合作,共享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成果,加深新疆与全国各地艺术家的交往情谊,也进一步加强上海与新疆两地学术的沟通与协作,最后祝贺展览、学术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

null

    学员代表陈美欢发言我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陈美欢,今天特别开心能够参加国家艺术基金《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汇报展的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在此我首先代表参加这个项目的全体学员对国家艺术基金和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他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术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此我想特别感谢项目总策划施中华老师和项目执行人施苏萍老师对这个项目的辛勤付出,他们做的特别认真、负责,在我们整个考察过程中,他们安排的包括从食宿、考察点到跟非遗传承人的一些接触,他们付出了特别大的努力,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等我们回到当地创作时,得到了特别大的启发,感谢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强大的导师团队,包括王绍强老师、肖谷老师、张肇达老师、朱小杰老师、杨大伟老师,还有很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让我们在这么好的一个条件下进行创作,包括今天来到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这么棒的一个展出空间,呈现这么完美的一个展览,让我们特别感动,谢谢你们,然后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我们这次的展览涵盖了很多不同的设计领域,因为我们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大家都非常用心的创作,包括我自己也从这个项目中也得到特别大的启发,就对我自己专业上的探索也得到比较大的突破,所以我特别感谢这次的机会,特别感谢国家艺术基金,感谢新疆!谢谢大家!

null

学员代表王雷在学术研讨会发言

我确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确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一定会有英明的导师,

我确信只要肯付出心血,艺术理想之光辉肯定会时时向自己普照!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艺术家也是未来艺术的希望。

做为学员有幸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今天又有幸参加项目成果汇报和学术研讨会再次感受到了国家给予青年艺术创作扶持的力度。新疆由于地处祖国的大西部,每个内地学员去那里学习本地知识的机会特别少,这次能够系统地学习从新疆的文历史化到今日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的民间工艺美术现象,感谢主办方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术平台,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诚的感谢两位负责老师施苏萍、施中华先生为整个项目培训和这个展览的呈现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并对给予本次项目学术活动支持的所有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它给予我的的不是这个项目成绩的结果,而是开启了未来艺术前进的动力!

null

施苏萍女士在致辞中全面介绍了项目和成果汇报展的内容:

丝绸之路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不同民族的艺术创造既是现实生活的产物,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技术,又是审美理想的结晶,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丰富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千年来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往来的历史风貌。

由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新疆教育学院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为宗旨,助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和华夏文明的传播与影响,发掘和运用民间传统美术所包含的文化艺术特征和工艺理念,深入学习柯尔克孜和塔吉克民族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特征和兼容东西方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民间工艺文化,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当代设计语言转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内容,探索民间工艺美术新的创意设计与现代科技、工艺的有机融合。项目以“中国传统设计的当代转化与创造”为创作指向,深入开展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当代创新设计和研发、研究和创新设计成果推广。

项目面向全国各高校、设计机构、博物馆、艺术创作部门遴选的具有一定设计理论与艺术实践经验丰厚,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建筑、环艺、服饰、室内、工业、平面、家具、珠宝、染织等设计领域骨干人才30 人,提供高品质的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与田野考察和创作实践课程,以提升学员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为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也不失文化情怀的创意设计人才,为非遗传承保护事业储备人才,搭建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保护研究、文化传承、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与交流、社会传播、产业化转化等国际学术平台。

项目于2018年9月8日正式开班,分为集中培训、田野考察、创作实践课程及优化设计创作作品、结业论文撰写和相关专业导师跟踪指导四个培训阶段。项目同时携手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遗存收藏及研究丰富的新疆博物馆、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考古研究所等学术单位,综合各领域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成果,并由国内外业内知名专家李松、赵丰、肖谷、于志勇、刘湘晨、李文瑛、栾睿、李季莲等进行理论和各类艺术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王绍强、张肇达、朱小杰等进行创作实践指导,经过历时83天的培训,学员们进行了从史论通识,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和材料技法研究,再到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遗存丰富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进行深度考察两个区域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概况,实地考察与研究同步展开。

项目培训在进行田野考察和研究的过程中和克州、塔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非遗+设计创新”工作紧密结合,与克州职业技术学校、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塔县文化馆、非遗产保护中心共建产、学、研合作联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美术、工艺项目和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柯尔克孜族服饰、刺绣、毛线编织、驼毛织造、毡房营造、装饰纹样、擀毡、花毡、毡毯、芨芨草编织、饮食器具、马鞍制作等技艺和塔吉克族服饰、刺绣、帽饰、配饰、蓝盖力建筑、乐器、编织、乔鲁克皮靴等传统工艺与克州、塔县、乡、镇、村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进行深入调研和交流。交流期间张肇达、王绍强、朱小杰等项目导师和项目学员不仅亲自指导传承人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更带来了多场近年在国际、国内引发关注的《设计管理》《中国传统手工艺再生与创新设计》《丝绸之路服饰文化》《中国传统设计与材料研究》《服装设计》《首饰设计》《染织设计》《当代家具设计》《手工艺品设计制造》《从设计到产业》《当代策展方式与审美》等精彩的讲座和课程,使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接受专业指导,与学者、艺术家、设计师们开展跨界交流,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专业设计和改造提升,同时帮助克州非遗保护(玛纳斯保护研究)中心和塔县非遗保护中心建立起了73 位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的传承谱系、工艺内容等档案,对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23项民间工艺进行归类、整理、建档、文字记录、图片、音像、影像等方式开展调查,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分类,梳理当地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脉络,对各类工艺、图案、色彩、材料进行解构,分解、整理,进行数字化整理,建立规范系统的塔吉克族民间美术、传统工艺的色彩、图案、材料档案和数据库,使《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承载起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基因库的功能,为项目后期推进传承保护与创意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培训后期学员们在进行项目成果创意设计时,主办方为学员们提供了创新实验、打样、研究的环境,同时把克州、塔县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者纳入到了创意设计作品生产制作的环节,共同解决相关材料和工艺难题,使他们具备了支持创意设计作品加工制作的能力,实现了创新设计与手工艺的价值。学员们进行了以上一整套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与创作实践,完成了既符合这次国家艺术基金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主题,又能够展示学员们专业素养的创意设计作品。

30 位学员的优秀作品在这次展览中进行集中呈现,更是对整个培训项目开展情况的梳理总结和成果展示,使新疆柯尔克孜族与塔吉克族的传统文化在当下不断被刷新的艺术语境中得到可持续的传承与创新。

《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作为当前丝绸之路文化建设的一种载体、一种体现,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认可和资助,得到了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教育学院美术学院、新疆博物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克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克州非遗保护研究中心、克州职业技术学院、喀什地区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政府、塔县县委宣传部、塔县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塔县文化馆、塔县非遗保护中心、红其拉甫海关、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的大力支持;项目成果汇报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得到了上海朵云轩(集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null

null

null

null

开幕式、学术研讨会现场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展览现场

关于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

    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创建于 2004 年,以致力于推广丝绸之路艺术创作、展览、人才培养与交流、创意设计及非遗保护、民族工艺美术研究;组织文化艺术交流等综合性为一体的非盈利艺术机构,主管部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项文化艺术、设计等学术交流活动,策划实施并在上海油画雕塑院、西安博物院、新疆博物馆举办了《丝路长云:黄金腹地行—环塔克拉玛干写生作品暨丝路艺术衍生品展》《西域·海上美术作品展》《黄金腹地行——2007 环塔克拉玛干写生暨展览》。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黄金腹地行——2015环塔克拉玛干写生暨展览》。学术活动汇集冷军、郭润文、戴士和、范迪安、丁一林、张子康、杨尧、肖谷、殷雄、赵培智等 60 余位名家,采风丝路文化进行写生创作,学术成果在新疆、上海、北京、西安等地举办巡展。曾先后策划、设计、出版图书: 2007、2013、2015系列《黄金腹地行——环塔克拉玛干写生作品集》、2008-2011系列《文化新疆》《游牧 · 狩猎 · 黄金道》《新疆话语系列——大地知己 周涛著》《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册》《新疆旅游》《阿不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美术作品集》等 30余部。策划、拍摄纪录片:《黄金腹地行——2015 环塔克拉玛干写生活动》《新疆非遗:塔吉克族刺绣》。设计成果百余次入选国际、国内重要设计展览和设计年鉴并获得多次大奖,这些在美术界具有影响的美术学术活动已成为我国当下以“写生创作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品牌。

    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在进行各项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就开始利用丰 富的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及民族手工艺生产资源,组织相关专家对塔吉克民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间传统美术、工艺进行考察与研究,通过 13年的田野调查,梳理出了新疆传统美术、工艺的传承脉络,对传统工艺进行抢救性恢复、规范和整理,并进行数字化整理,同时建立了规范系统的档案和数据库,使新疆一行文化承载起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传统工艺文化材料、图案、色彩、纹样等基因库的功能,同时为设计师提供创新实验、打样、研究环境,并把区域手工艺者纳入到生产环节,在创意设计、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新疆民间工艺创新设计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于 2013年成为塔吉克族刺绣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当代设计语言转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内容,探索民间工艺美术新的创意设计,与现代科技、工艺有机融合,与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共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是新疆首个集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艺术设计学术交流、民间工艺美术研究、非遗保护研究、人才培养与交流、创意设计、品牌推广、产业化转化等为一体的综合学术平台。

图文转载:新疆一行文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