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康乐、鹭江村又上“热搜”

疫情反扑,这次把康乐、鹭江村推上“风口浪尖”。

最近几天,广州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持续,其中海珠区昨天更是单日新增311例,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赤岗街客村片区等高风险区域。

再缩小范围,新增确诊病例大多聚集在康乐、鹭江城中村。

主要原因是叠加了:城中村+专业市场(中大布匹市场)。

这意味着,这里存在空间狭窄、常住人口庞大、管理难度大、环境恶劣......等问题,都是助长疫情快速传播的因素。

经此一“疫”,片区的旧改问题,也再次被群众热议。

1、超过10万人/平方公里,防疫难度大

康乐、鹭江村位于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片区内,涵盖了中大布匹市场范围。

从地图上看,项目位于新中轴线南端,周边有地铁8号线鹭江站,临近广州大道,位置上乘。

此外,这里还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类专业市场,有着发达的纺织产业与庞大的外来就业人口。

这里人口有多密集?

在昨天举行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近期海珠区新增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客村、康乐、鹭江片区的城中村,这些城中村人口密集,空间狭窄。

在这些片区内,由于产业高度聚集,汇聚了大量人口,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超过10万。

此时,居住在楼上楼下、附近楼栋以及穿行其中的居民,如果未做好防护,极易被感染。

数据显示,中大布匹商圈共有59个专业市场,近2.3万家的商户,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经营品种超10万种,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关联产业人群超过200万人,年交易额估算超过2000亿元。

康乐、鹭江村凭借低廉的租金、地理位置,成为这些务工人员的最佳栖身地。

但人口多,就存在管理难的问题,这也是此次防疫的最大难点之一。

此外,村内多为小街窄巷、握手楼多、空气流通不畅,当有感染者存在时,排出的病毒便会在区域范围快速扩散。

因此,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也指出了目前最好的抗疫办法,就是转运隔离,大幅度降低整个风险区域内的人口密度。

目前,全市统筹调度相关资源,优先转运风险最高区域的群众。

2、旧改迫在眉睫,仍在计划中

康乐、鹭江村,也因为此次疫情,成为很多媒体平台、群聊的话题中心。

“人口这么多,这么乱,迟早出事。”

“对于这些村,旧改是最好的,在市中心太影响市容。”

“喊了旧改很多年了,因为产业的特殊性,这些村想要改很难的。”

“这次疫情,让相关部门看到城中村的隐患,旧改可能会加快。”

......

事实上,康乐、鹭江的改造一直在计划之中。

去年1月,凤和(康乐村、鹭江村)更新项目正式挂网招商,最终结果显示,合生创展以100%同意率成功中标。

根据招商文件,这两条村的改造范围内总建筑面积335.94万m²,总投资金额约346.67亿元。

这是截至目前,全市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同在中大布匹市场范围的五凤村,也在去年完成了招商,由也是来自朱氏家族的珠江投资拿下。

根据初步设想,改造后的康乐村、鹭江村将成为海珠区宜居宜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将依托中山大学等知名品牌资源,引入高新产业,打造高端集聚区。

根据近日官方的回应,目前凤和村(康乐、鹭江)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中,目前正开展片区策划方案编制等前期研究工作。

还是那句,康乐、鹭江的改造不会停,但不会快。

康乐村、鹭江村改造效果图(最终以官方发布为准)

3、中大布匹市场:确定不会搬迁

旁边的中大布匹市场,此前一直在“搬”和“改”之间争论不断。

从2015年起,广州就提出要科学统筹中大国际创新谷与中大布匹市场的转型升级工作。

据规划,中大布匹市场将转型升级成为专业市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引领区。

今年4月发布的《海珠区“十四五”产业规划(2021-2025年)(征求公众意见稿)》中,中大布匹市场商圈,将要打造成环中大科技创新区。

包括数字创意、时尚设计、健康医疗服务、科技服务、批发及大宗商品交易、高端零售、电子商务、生物医药、高端服饰制造等。

对于中大布匹市场这样一个带有多方复杂因素的专业市场而言,原地升级改造是比迁移更好的办法,毕竟牵涉着成千上万人的生计。

但改造不易,还需给多点耐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