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只留下了这八种书体,其中一种字像虫子

喜欢就关注呗:古今烽火台,探秘历史故事和文化。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制定了很多措施,包括设置郡县、改官制、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和度衡量等,均对后世影响深远。而统一文字可以说是对后世文明最大的贡献,那么,统一之后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字体呢?

null

这个在许慎的《说文序》中能查到记载,“......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那这八种书体使用有没有什么限制或者要求?可不可以像现代一样?想用哪种书体就用哪种?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乱用字体是会掉脑袋的。

null

1、大篆,用之书写成册的竹简。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

null

2、小篆,也是用来书写成册的竹简。在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而来。上图为小篆体十二字砖:“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null

3、刻符,作为出入门关等凭证。这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null

4、虫书,像虫鸟之形,所以用来书写幡信(作为符信的旗帜)。

null

5、摹印,用于印玺的文字,字体就小篆稍加变化。

null

6、署书,用之封检题字。榜书的古称, 又称“榜署”,泛指书写在匾额,宫殿门额上的大字。

null

7、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

null

8、隶书,用于书写公文函件。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探秘历史故事和文化,喜欢就关注、点赞、分享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