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师 | 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张利平:无我奉献育英才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董辰晨

编辑 | 刁博雅

摄影 | 王金奎、景浩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今年是张利平从教的第34个年头,34年能够始终坚守教育从未放弃的原因是什么?张利平的答案是:成长。她说,和学生共同成长,是自己的信仰,是让她34年从未疲惫、一直保持教育热情的精神力量。“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张利平的教学准则,但是她同时将“童蒙”的身份赋予自己,34年,她坚持阅读、坚持教改、坚持“向小孩子学习”,她把她每天的工作都当成了“学堂”,如饥似渴地行走在求知之路上。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信念,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亲密同伴,与他们鱼水交融;她用真诚、包容、期待装点她的课堂,始终让课堂洋溢着温情与快乐。她认为,课堂的美,在于“人”,以人为本,以“成人”为目标,才是教育的真谛。要实现这一点,唯有师生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内涵丰富的“成长观”让张利平理解了“奉献”的真正含义。“上善若水”,她以“善利万物”的情怀感染着学生、影响着他人。她说,她的未来,要以播撒教育种子、传播教育精神为己任,要“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本期齐鲁名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利平老师的故事。

师生关系远比教学本身更重要

师生关系是张利平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部分,“亲其师,信其道”,在张利平心中,“亲”意味着心神相依,“信”为彼此真诚。相依相伴的师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让一个整体能够无懈可击的前提是真诚。所以她说:“如果问我跟孩子是什么关系,我就会说我跟孩子是家人,是不可割舍的那个部分,每个孩子都在我心上。”

她始终认为,赢得学生就要给予学生最诚挚的关爱。所以,她会准备一些咖啡和小零食,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走进她办公室的孩子,可以轻松地在这里喝一杯咖啡。她说,这只是她表达她对学生情谊的一种方式,她希望走到她身边的学生,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她还会跟每一个孩子拥抱,不论他的学习、外貌如何,又或者他是否被身边的人所排斥,她都始终如一地亲近他——拽拽他的耳朵,摸摸他的头,揽着他的肩膀一起散步。在她心里,她既是孩子的老师,更是一个无私帮助每一个孩子的家人,是孩子遇到挫折时的依托,是孩子走向未来的臂膀。但是她更希望,当孩子离开她时,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成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

此时,我感受到张利平那种已经超越师生关系的情怀,她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她是把“爱”的接力棒交给了学生。

几天前张利平的学生回校探望她,向她倾诉自己现在面临的困扰:他的理想和父母对他的期望之间的分歧。他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很希望将来能够从事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他要做一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可是他的家里人认为做这份工作不如做其他的更能保证经济收入。张利平回忆道:“我对他说,你已经富可敌国了,因为你的心里有国家,你是精神的贵族。他一下子站起来握着我的手说,老师我抱抱你吧,我之前一直不知道怎样说服我的家人,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就要做您说的这种人。我一直特别感动,因为他走的时候跟我说,张老师,等我失去精神力量的时候,我能到你这里来坐一坐吗?我在这里充充电,我就能找到我人生的方向是什么。”

这就是张利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让学生信任到把未来交给她的“关系”。在这张关系网中,她编织“爱”,编织“爱国情怀”,编织学生的当下,编织学生的未来。金梭,是她的教育情怀,银梭是她深厚的教学技能,张利平,用金梭、银梭,把自己和学生编织在一起,在这张充满温情的师生关系网中共同成长。

兴趣是学习的开端

都说“教无定法”,但张利平老师却“教学有法”,这个“法”就是“兴趣”。她认为,兴趣,远远大于学习,这是学生拥有长久学习力的起点。兴趣来源于知识本身,来源于巧妙的教学设计,来源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来源于“自由”。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问,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习题,也可以自由挑战能力之外的难题。她说:“自由是兴趣的土壤,自由的土壤中才能生长独立的思想,孩子们对学科的兴趣也来源于此。”所以她的课堂可谓“百花齐放”,课题研究、话剧表演、诗歌朗诵、故事会等等,看似与化学学科无关的学习方式,都成为化学课堂的一道风景。因为在张利平心中,这些学习方式都源于“兴趣”,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顺应兴趣、激发兴趣,就是最有效的教学。

张利平认为,最深厚的兴趣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走入真思考状态,就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她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深化认知,在认知思辨中提升思维能力。她改革化学教学,把课堂搬进实验室,让学生在“做中学”中,奠定思维基础。她开展“问学”研究,让学生大胆质疑,把自己的困惑和思考展现出来。她说,问题始于思、止于思,能够提出问题就是走向深度思考的路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是我渴望的学习状态。

虽然已经有34年的教学经历,虽然荣获了诸多荣誉,但是对张利平来说,不断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从来没有尽头。也正是这种充满探索状态的教学,让张利平深陷其中,为之着迷。

她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又何尝不是充满兴趣地工作着。“亲其师,信其道”,张利平这种兴趣盎然的做事状态,正是学生兴趣的来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我之境”

张利平曾经到西藏、青海、新疆等地送教,谈起这段经历,她说,这是一种跨地域的心灵洗礼。在她的印象里最为深刻的不是课堂,而是在一次新疆考察的时候,遇见的几个在草地上奔跑的四五岁的小孩,她现在还留着他们的照片。“他们看见陌生人之后非常亲近,没有任何的排斥。当我给他一个善意的微笑,伸出手要抱抱他的时候,他张着双手扑向我。那一刻我觉得,如果我是教育的话,孩子就是种子,如果我把教育比作母亲,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

在去西藏送教时,张利平的高原反应非常严重,每天带着氧气面罩,还要吃许多抗高原反应的药。但是只要她一走进课堂,就进入全然地忘我状态。在课堂上,她忘记了身体的不适,面对一个个红脸膛的藏区孩子,她要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每当回忆起这一幕,她常常也诧异:明明高原反应已经难以承受,为什么走上讲台就神采飞扬,这是哪里来的神气?她这样说:“当听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时,我忽然感受到莫名的震撼,顿时热泪盈眶。那种感觉让我相信,这八个字离我很近,它在唤醒我内心的良知,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良知。教师,被称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所以光辉,就是因为这样的境界吧。”

作为一个教育者,当你投入到教育领域,当你完全把自己融化在这里面的时候,它就是这八个字。张利平如是说。

一辈子学做老师

张利平1987年走上讲台,今年已经是她执教的第34个年头了。回忆起这几十年间的教学生涯,她却觉得稍有遗憾,因为当初的她并不理解教育,也没有终身服务教育的愿望。所以,到现在已经是教学名师的她,始终认为没有哪一个人生来伟大,人的伟大之处,在于认真做事,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感悟到自身的价值。对她来说,能让她慢慢沉淀下教育之心的原因,是她真的感同身受孩子那一份纯真,那灿烂的笑容、清澈的眼神、和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敬意,都让她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的神圣。歌德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种“神圣的精神”,开启了张利平的教学之路。

刚开始执教时,因为学校的人手不够,化学专业的张利平被调去担任地理的教学工作。一开始她对如何教好这个陌生的学科毫无头绪,但还是不断摸索学习,尽最大可能弥补专业不足。张利平认为,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就要有能力让自己“立得住”,而除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她查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跟孩子一起商议学习方法,一门陌生的课,就在她坚韧的意志和不断的学习精神中,慢慢与她走进乃至融合。后来她又教历史、植物、动物、生理卫生、物理等非专业学科,都是靠着强大的学习力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学习状态就是张利平的存在状态。她每天坚持阅读、背诵经典,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她喜欢去听年轻人的课,因为她常常被年轻教师的创造力感染,她说她跟年轻教师学到了很多。她每天都会找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去跟他们交流,通过交流,她深度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思所想。她说,不了解孩子、不走进孩子的内心,是没有资格当老师的。正是因为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我才明白课的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孩子们就是我的老师。

谈到这里,她说:“我的人生榜样是于漪老师,于漪老师那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对我影响太深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师,如此谦逊地面对教育和人生,我作为一名还在成长中的老师,有什么资格停滞不前!”

当我问是不是这才是她获得诸多荣誉的精神基础时,她这样说道:有一项能让自己全心投入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荣誉。而当自己将心融于其中,达到“无我、忘我”境地时,还想什么荣誉吗?

对张利平来说,最高荣誉,就是她执着教育、执着成长。

几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几十年耕耘不掇,薪火相传。一位名师,一位学师,一位用心润泽孩子,一位用情浇灌教育的老师。张利平,一个拥有赤子情怀、无私奉献教育的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