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德国企业为何不愿离开中国?
头条热点
其他 > 头条热点 > 正文

一些德国企业为何不愿离开中国?

一些德国企业为何不愿离开中国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产环境、设备落后、工人技术不熟练、生产效率不高、成本太大、没有利润,这样的企业也只有关门。只要有较大利益,任何企业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

一家德国公司每年生产约5000万件袜子和连裤袜,大部分都在中国生产。公司总裁表示,进入中国纺织厂的人都会看到巨大的工厂、最先进的机器,一切都非常干净整齐,还有专业的中国工人,生产效率非常高。这也是阿迪达斯、Wilox等大公司委托中国企业生产的原因。

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商品有时候比中国还便宜,但中国人显然更可靠,产品质量更高。Wilox在中国制造一双袜子的成本约为0.93欧元,在德国则要3.76欧元。加上运费和关税,仍可以以3.26欧元的价格提供给零售商。

德国玩具工业协会称,现在3/4的德国玩具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德国家族企业Heunec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负责人德兰斯费尔德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95%的毛绒玩具都由中国的8个分包商生产。”

一个毛绒猫头鹰为例说,中国南京的厂家生产一件猫头鹰玩具的原材料成本是1.88欧元,约为德国的一半;生产成本是1欧元,只有德国的1/6。这除了德国的人工费太高以外,还因为中国工厂使用了智能机器。中国工厂使用激光计算机为毛绒玩具制版和切割,可以实现快速大量生产。

而德国的工人仍在使用落后的硬纸板模具和切割机。加上运费和关税,中国生产一件猫头鹰玩具的总成本是3.61欧元,在德国可卖到11.95欧元。她认为,生产不可能全部转回德国的原因不只是人工和成本因素,最重要的是在德国已经没有专业技术工人了。

一家名为森海塞尔的企业,去年在德国售出了约1450万个耳机。该公司在德国销售的一款耳机售价为199欧元。利润为109欧元,只需向中国生产商支付约34欧元。如果在德国制造,仅零件成本就要提高到100欧元,零售价格估计要超过600欧元。

正因为如此,德国政府6日公布了进一步放宽防疫限制措施的一系列举措,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积极看待中国企业复工达产、复市复业,期待与中国加强各方面合作。

工业5.0领域专家梅丁斯曾是德国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负责人,他认为这次疫情是一把筛子,筛出了真朋友,他对德中两国合作充满期待。

目前,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据德国工商大会估计,德国约有90万个就业岗位依赖对华出口。

2020年起施行的新的《外商投资法》将有力推进这一发展方向。德国企业已成为最早一批受益者。2018年10月,宝马与华晨达成协议,至2022年获得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大部分股权;同年7月,巴斯夫签署了意向声明,计划在广东省投资建立全资的一体化化工生产基地。

中国政府决策层不断推动改革深入,特别是在外国企业和投资者长期关注的领域。这些改革不会仓促推进,但是改革方向是明确的,因此,德国企业和投资者,继续关注中国市场。因此,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积极看待中国企业复工达产、复市复业,期待与中国加强各方面合作。

德国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愿离开中国,是经过实践对比得出的结论。

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有熟练的工人,先进的的设备洁净的厂房,质量有保正,生产效率非常高,其成本大大的低于在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利润是非常可观的。这样的优势,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因此,一些德国企业不愿意离开中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