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男男女女是怎么谈恋爱的?
其他
其他 > 泛人群 > 正文

《诗经》里的男男女女是怎么谈恋爱的?

《诗经》原来不叫“诗经”,在最早的时候,就叫“诗”。这些诗最早有很多,经过多次编辑、删减,才成为“诗三百”,就是现在流传的《毛诗》三百零五篇,它是由孔夫子整理、润色,编出来教授弟子的。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汉朝的官方利用“诗三百”来贯彻它自己的意识形态,就把它称为“经”——经者,常也,意即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由官方把它定为讲大道理的经典。

“诗经”由此得名。从这个时候开始,汉儒,也就是汉代的那些经师,就支配了《诗经》的解释权。汉代的这些经师,包括很有名的郑玄,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讲诗的时候,不是首先把诗当作诗,而是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当作一种推行礼教的手段,给诗附加了很多解释,而那些解释不是这些诗本身的内容。

图片by 呼葱觅蒜

图片by 呼葱觅蒜

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宋代。以朱熹为首的宋代儒生们,虽然对汉代的一些解释做出了修正,但他们仍然没有跳出利用诗歌来推行教化的框框,因此仍然忽略了诗的本意,尤其是朱熹,他把很多一般的爱情诗都认为是“淫乱之作”。所以,宋儒们的解释很多也是不可取的。我们现在来讲《诗经》,自然不可能沿用从汉代到宋代的那些权威的讲法,对那些不属于诗自身内容的种种解释,我们要抛弃。而且,如果我要按照那样讲,讲出来也是绝顶无味儿的。

我们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讲,就是首先要把《诗经》当作诗,要注意这些作品作为诗歌的特征,用文学、诗学的新观念来理解它们、解释它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样讲,也是开辟了一个阐释《诗经》的新时代。

——流沙河

(本文节选自《流沙河讲诗经》,摘选了《诗经》中一些经典的爱情诗,其中几首也曾被宋儒称为“淫奔之诗”,希望通过流沙河先生的解读,能还其爱情、人伦的本质。)

《诗经》里的男男女女是怎么谈恋爱的?

01 《关雎》:从选美活动开始的爱情

《关雎》是周南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开篇。老实说,孔夫子的这个选择,是动了脑筋的,它表现出的文化观念、诗歌观念,比我们今天的还要先进。我们今天如果要去编一本诗选,放在前面的肯定是领袖作品,或者是某个著名诗人的作品,你们去看现在编的诗集文集,哪一本不是这样?而且主题一定是很严肃的。孔夫子却不是这样。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社会是由家庭构成的,家庭是由夫妇构成的,两性的结合就是天地间第一件大事情,叫作“男女婚姻,人伦之始”。这就是孔夫子的观念。是不是比我们还先进呢?

全诗可分为五章,是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是一种水鸟的叫声,它叫“雎鸠”,叫声是“呱呱呱”的,也就是“关关关”的。雎鸠就是你我都很熟悉的“渔老鸹”,学名“鱼凫”,又叫“鸬鹚”。你们去看渔老鸹捕鱼:如果一只渔老鸹发现了鱼,马上就会“呱呱呱”地呼叫,其他的渔老鸹听到了,就会扑过来围猎。这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说的是河边沙洲上,一群渔老鸹正在围猎,一片此起彼伏的叫声。洲者,河中小岛也。出现在这片叫声中的,是“窈窕淑女”,是君子之人求偶的好对象。“逑”是对象、目标,就是object,“好逑”就是佳偶。“窈窕”是个连绵词,就是“以音求义”之词,不能分开来讲“窈”是什么,“窕”是什么。“窈窕”就是“遥迢”,遥迢者,远也。

《诗经》里的男男女女是怎么谈恋爱的?

“窈窕淑女”是说和那美丽的女子距离很远。这个距离,指的是感情距离:虽然那个淑女就在江边,可以见到,但是彼此不认识,无缘靠近,就感觉隔得很远了。这就像《西厢记》里张生初见崔莺莺的那个唱词:“隔花阴,人远天涯近。”—明明和美女只隔一片花阴,因为无法攀识,无从交往,就觉得比天涯还远了。这种情况就是“窈窕”。汉代的经师们说:“窈窕”是因为淑女住在闺阁之中,很不容易见面。这个解释,显然不符合这首诗歌描写的现场场景。

第二章四句,很值得分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淑女们正在采摘一种叫“荇菜”的水生植物。《诗经》里对此有专门的解释,说这种荇菜是“宗庙祭祀之用”。参差者,长短不齐也,就是长长短短的荇菜在水面漂浮。荇菜的根没在水中,牵得很长,像藤蔓一样。“左右流之”的这个“流”,是借来表现采摘动作的动词,相当于“捞”或者“揪”,表现女子采摘的动作:左手捞一下,右手揪一把,腰肢扭来扭去,极尽女子的体态之美。显然那个时候的风气是很开放的:这些漂亮女子在水里采荇菜,虽然不像今天穿三点式泳衣,但总不会穿得很复杂,不然怎么方便呢?读到这里,这首诗的秘密就现出端倪了:它写的是古代的一种民俗活动。每年的春末夏初,荇菜成熟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年轻女子都到水里去采,用来敬鬼神、祖先。她们在采摘的时候,褰裳及腰,亮出玉臂美腿,姿态又是那么优美,就引得城里的小伙子——也就是“君子”们,都去河边看,看谁家的女子漂亮,哪个女子身材好。这就相当于一种含蓄的选美活动。

古今人情不远,这些事是无师自通的,并不是只有今天的小伙子才会欣赏美女。小伙子看得心有所动,夜晚睡觉都老是在想,既觉得伊人遥远,又实在割舍不下,这就是“寤寐求之”。“寤寐”是个偏义复词,本来“寤”是指醒来,“寐”是睡着了,联用的偏义在“寐”,就是梦中都在思念,都在追求。这个“之”是代词,指那位让人心动的女子。

他想到了什么程度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个“服”字,上古音近pé,和现代的“急迫”的“迫”意思相通。迫者,接近也。“寤寐思服”就是说他在梦中都想和那个女子在一起。悠者,长也。失恋的人觉得夜晚太长,等啊等啊等不到完,就是“悠哉悠哉”。“辗转”的本义是车轮转过去又转过来,就像司机转方向盘一样;“反侧”是翻过来覆过去,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梦中似乎相亲相近,实际上又不能见面,就像从前一首歌唱的那样:“梦里常相亲,觉来隔远道。”

第二天,那个女子还在那里采荇菜:“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我们的这位君子又去了河边,这一次终于和那位女子有了交往,还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一个奏琴,一个敲瑟,这就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就是以音乐做媒介,开始谈恋爱了。这个“采”读音qǐ,“友”读音yǐ,两个字在当时的读音是押韵的。古今谈恋爱大约都是这个样子,听音乐啊,看电影啊,先从这种似较含蓄的形式开始。

荇菜

荇菜

最后一章,一对恋人终于结婚,结婚仪式上请了文工团班子,用钟鼓这些乐器来庆贺,乒乒乓乓地热闹起来:“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读音mào,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拔”字,还是描画那个女子采荇菜的动作,只是因为它现在要换一个韵,所以要换一个动词。这里的“乐”要读nào——音乐让自己愉悦,就是“乐(lè)”,如果是为他人演奏,就叫nào,“热闹”的意思。

综观全诗,它就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从初见、相思到相识、结合的过程。大概这就是孔夫子的理想:在一个社会里面,青年男女应该通过自由恋爱来彼此认识,组建家庭。从这里,你能看到上古时代自由恋爱的痕迹,不是什么包办婚姻,说明自由恋爱绝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事物。它被放在《诗经》的第一篇,反映出孔老夫子绝不是那种糊涂、冬烘的人。

02 《汉广》:求而不得的爱情

这又是一首“恋爱+结婚”的诗歌,写的是一个青年樵夫,迷上了汉江上的一个美女,又知道无法追求,感伤咏叹不已,就有了这首诗。全诗分为三章,每章都用同样的咏叹结尾: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图片by 呼葱觅蒜

图片by 呼葱觅蒜

一开始的这个“南”,不是泛指南方,而是指“周南”地区的南方。也就是江汉一带。乔者,高也。而这个“休”字,一个人旁一个木,谓之“人依木曰休”,本义就是指一个人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行人在路上走,如果太阳太大了,走一会儿就要乘凉。乔木树干太高,树冠面积又小,并不遮阴,不适合在下面乘凉,所以说“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个“思”是虚词,近似于《楚辞》中的“兮”,全诗的“思”都是如此。

后面的“汉有游女”,不是“遊玩”之“遊”,而是“游泳”的“游”,简化字搞成了同一个字,逼得我们要说明一下。“不可求思”,就是感叹那个女子很难接近,不可求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个女子太漂亮了,又无法接近,让他想到了嘉陵江的女神。古人认为山是雄性,水是雌性,因此几乎每一条河都有一个女神(只有黄河的河伯例外,是男性),汉水当然也有它的女神。第一章这四句,是以比兴发感叹:乔木虽然高,但是不能遮阴;仙女虽然漂亮,但是无法接近。

接下来,这个青年男子就不断感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广者,水面宽阔也;永者,水流之远也;“泳”就是“游泳”;“方”是木筏,竹筏称为“筏”,木筏称为“排”,排又叫“方”。他是在感叹:汉水这样宽阔,我要想游到江中去追她,实在太难;女神在顺水漂游,而江流又是那样长,流向长江,流向东海,不知哪里才是尽头,就算我游泳技术很好,比如说拿过游泳金牌,可以游到江中去,也不可能跟着她游那么远;就算我扎一个木筏去追,恐怕还没有追到她,“方”就已经散了。总而言之,女神虽然很漂亮,但是可望而不可即。

追又追不上,求又求不到,而那个女子是早晚要嫁人的,青年男子想到这里,不免有点酸楚,转而用另外的方式表达感情:“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前两句是一种比喻:杂树林里有各种柴火,但是我只去砍那个“楚”。实际上他是在说:世上女子虽然那样多,但我就喜欢这一个。由于这个表达既形象又贴切,所以就流传下来了,我们现在说某人是“翘楚”,就是从这里来的。后面两句让我们看到这个青年樵夫是个文明人,虽然没有人教他“八荣八耻”,但他也晓得“发乎情止乎礼”。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和那个漂亮女子在一起了,就想到了人家总是要出嫁的,我既然追不上,那就把马喂好,把我砍下来的这些好柴驮去,就当是送给她的一份贺礼吧:“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这首诗也对人有教育:你不要看他只是一个砍柴的,他品德高尚,是个君子,简直是个“gentleman”。不像现在有的人,追不到人家就用刀去戳,爱不成了就要把人家弄死,还说是“有多爱就有多恨”,简直野蛮!不过,虽然这位樵夫绅士克制了自己,以送礼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但还是有些伤感,所以前面的感慨又出现了:“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复咏叹,就见出了这份感情的深沉。

最后一章,是在重复第二章的场景和感叹,只是换了两个字,一是把“楚”换成了“蒌”,就是蒌蒿;二是把“马”换成了“驹”。意思都是一样的。然后又是重复感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个反复出现的感叹,是这首诗的绝妙处,它所表达的那种恍然若失的感情,你要慢慢吟诵它,才能体会出来。明代有人说:“《易》之妙,妙在象;《孟》之妙,妙在辩;《庄》之妙,妙在思;《诗》之妙,妙在情。”这首诗就是通过这样的一咏三叹,把那种一看就忘不了,要追又追不上,恋恋不舍却又克制守礼,这么一种委婉的感情,非常微妙地表达出来,真是值得我们慢慢吟诵、细细体会。

03 《摽有梅》:剩男剩女的心思

“摽有梅”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研究《诗经》的人,都没有讲清楚,本人有一点看法,自以为是讲得通的,也算是我对《诗经》研究的一点点贡献。

首先,诗题中这个“摽”字,很多专家都说是“落”的意思,恐怕不对。这个字应该读pāo,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抛绣球”的“抛”。只是“抛”字出现以后,就把它顶替了。“梅”是黄梅果。“有”字在这里的意思,不同于“有无”的“有”,而是拥有、领有、占有之意,其实这就是“有”字的本义。请看这个篆文的“有”字。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块肉,这就是“有”。这是个会意字,我们一下就能明白,它就是“拥有”。很有意思的是,在埃及古文字中,表达“拥有”也是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符号,是一个人拿着肉往怀里揣。可见从远古时代起,人们的思维就有其共通性。

梅

经过分析,我们就知道:“摽有梅”就是把自己拥有的黄梅果抛出去。这是在做什么呢?

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是女子向自己心仪的男子示爱的一种方式,相当于后来的抛绣球。夏天来了,水果成熟,年轻女子要上树去摘,如果这个时候她看到了自己喜欢的男子,就把摘下的水果抛去打他。这样的事,在南北朝时代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说是西晋的诗人潘岳长得很漂亮,每次在洛阳城坐着小车出去,遍街的女子都向他丢水果,他回来已经载了满满一车,够吃一个月!因为潘岳字安仁,所以我们后来说到美男子就会说“貌若潘安”,就是出自这个故事。这也是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是女子选男子。这种风俗直到旧社会都还保留着,在我们成都是五月端午“打李子”,就是把李子拿来抛打。

上面算是解题。下面我们来读这首诗: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有这么一个女子,她摘了一筐黄梅果,就开始抛给喜欢的男子,希望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或者还希望能快点儿就搞定,把婚期约好。结果抛了半天,那边的男子好像没有反应——这就是诗歌第一章的意思。“实”是梅子的果实;“其实七兮”,就是一筐梅果只剩百分之七十,已经抛掉百分之三十了。“求我庶士”是一个倒装句,就是“我所追求的青年男子”。“迨其吉兮”有两种理解:一是说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男子;一是说还需要等到一个好的时机。因为从前结婚一定要在吉日,要挑一个吉祥的日子,就像现在年轻人结婚,都要选个节假日、纪念日之类。

但是好像男子那边没有什么反应,那个女子就接着抛,梅子越抛越少,她也就越来越着急了,可能她是个大龄女青年,起初还在说我要等一个吉祥的日子,一着起急来就说哎呀,管他的呢,就是今天也可以嘛!这就是第二章的意思:“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黄梅果只剩百分之三十,已经抛出去百分之七十了;“迨其今兮”这个“今”,就是今天,意思是说,今天就可以算个好日子,只要我们好上了,黄昏就可以举行婚礼了。因为从前婚礼都是在黄昏举行的。

没想到抛到最后,就剩几个梅子了,还是没有男子对她有意思。这个女子也不晓得是太着急了,不管不顾,还是有点赌气了,总之她最后干脆搬起筐子,“呼隆”一声全部倒出去,等于把剩下的黄梅果全部撒给那些青年男子,碰到哪个就是哪个—哪个看得起我,我就嫁给他,时间也不讲究了,这就是第三章的意思:“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也许这位诗人是在开玩笑,有点儿取笑那个大龄女子的意思,因为这个形象太不好看了嘛。这个“谓”指语言表达,就是开口说话——只要你回答一声“行”,我就跟你走,马上就可以成婚。

图片by 呼葱觅蒜

图片by 呼葱觅蒜

读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点吃惊:这不是野合吗?原来古代还可以这样开放!有些人就觉得这种事不可理解,比如宋儒说这首诗是“淫奔之诗”,他大概没当过大龄青年,不理解人家的困难。其实《周礼》上就有规定:男子过了三十,女子过了二十,“仲春之月……奔者不禁”。周朝还没有“姘”字,这个“奔”就是“姘”,就是说暮春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对象的大龄男女,如果他们临时相遇,对上眼了,人家愿意做什么,政府都不要去禁止他们。这确实是古代社会的真相。所以,在这种枝叶浓密的果树林里,有野合之事也不足为怪,不必担心革命群众要去抓什么“现行”。当然,这肯定也不是普遍现象。

实际上,按照我的看法,这种男女交往依然是美好的、纯洁的,绝不是淫乱。你们注意,人家是只要两情相悦就行,既没有买卖关系,也不是权钱交易,有何不可?而且这里是女子在选男子,不是男性强迫女性,还有点男女平等的意思呢!

04 《野有死麕》:“动作文明点嘛”

这首诗,也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三章递进,一章比一章有趣: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第一章讲的是一位青年猎人,分到了一块獐子肉(“麕”就是獐子),赶紧用白茅把它包起来。白茅就是丝茅草,它的颜色很干净,所以叫白茅,过去就拿它当包装。包起来做什么用呢?他想到了“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就是有个正在想谈恋爱的青年女子,他准备去追人家。这个“怀春”,郑玄解释说是女子想在春季结婚,这是一种掩饰性的说法,不合常识。其实,“怀春”就是思春,女子到了适婚年龄,想要找对象、谈恋爱,就叫“怀春”。“吉士”指这个青年猎人自己;“诱之”就是要去追求她。看来这个青年猎人想低成本成就好事,一块獐子肉就想把人家追到手。

我小时候的那位老师,是一个前清秀才,他把这个“诱”字读tòu,解释说这个字就是“逗弄”的“逗”,我想他是有道理的。因为“包”就是“兜”的意思,大家可以仔细体会。

第二章的“林有朴樕,野有死鹿”有两种解释:一是说野外又打死了一头鹿,这个猎人又分到一块肉;一是说这里不是指鹿肉,而是两张鹿皮。这个说法可能更有道理。因为古代男子追求女子,要去下聘(就是订婚),是要送礼的,礼物中要有一件“俪皮”,就是两张鹿皮。鹿皮是很值钱的,作为聘礼要成双地给女家送去,以示郑重,要求建立关系。当然两种说法都成立,就是这个青年猎人要拿东西去做聘礼。“朴樕”,泛指各种小树,也就是灌木丛。这个青年猎人很有心计,送礼之前,他先做好了地形侦察,看中了树林里面有一处灌木丛,他是有“战略安排”的,什么安排?我们下面就会明白。“白茅纯束”就是用白颜色的丝茅草把那两张鹿皮(或者是一块鹿肉)捆起来。捆起来做什么?他还是在想那个女子——“有女如玉”,就是说那个女子非常漂亮,肤色像玉一样。这个“玉”要读成rú。

麕

接下来第三章,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相中了那一处灌木丛:“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三句是那个女子在说话。“舒而”就是“慢嘞”,是女子叫那个猎人“你慢点嘞”。“脱”要读tuì,行为得体之谓也;“脱脱兮”就是“动作文明点嘛”。

有这两句话,我们就知道这件事情是发生在那个灌木丛里面,所以前面一段的“林有朴樕”绝对不是多余的。这个“感”要读hàn,“撼动”的“撼”,撼者,动摇也;“帨”读音shuì,它是什么呢?《周礼》上有说明:那时的成年女子要带“帨巾”,就是一块手帕,是挂在左胸前的。它有什么用呢?搞卫生:抹桌子、掸灰尘都可以。旧社会馆子里面的堂倌,左肩上都搭着一块帕子,叫“随手”,那个“随手”就是这个“帨”,本来该叫“帨手”,好随时取下来的意思。这个女子对青年猎人说“无感我帨兮”,就是“你不要动我的帨巾”——原来是他的手都碰到女子的左胸了,女子又不好直接说,只能说“你不要动我的手帕嘛”,这和后面的“无使尨也吠”,都是很含蓄的提醒:你不要动作太大了,不要弄得远处那家人的莽子狗汪汪地叫起来。言外之意是:那样一来就什么都做不成了。“尨”读音máng,指藏獒一类的大毛狗,至今民间还把一些狗叫“莽子”,也就是这个“尨”。这个字出现得很少,很容易错成简写的“龙”。

图片by 呼葱觅蒜

图片by 呼葱觅蒜

这首诗很有戏剧性:青年猎人是实用主义,打到一块肉就赶快去讨好自己的意中人;第二次去下聘礼,就把人家喊到树林里面的灌木丛里去了。而这个女子是讲礼的,有所矜持,劝告他不能乱来——这完全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情画,非常真实。如果孔老夫子都像郑玄、朱熹一样,认为这样的诗是在搞精神污染,我们就没有机会领略这些诗歌的趣味了。

本文节选自

《流沙河讲诗经》

作者: 流沙河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编辑 | 李牧谣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