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据环球网援引美媒的报道,近日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威慑资金”报告,要求在2022年至2027年期间增加大约270亿美元的支出,内容包括购置部署新型武器、建造新设施以及与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盟友开展更密切的军事合作等。此举是为了以提升对相关国家的威慑能力。
点评:自特朗普政府公开将大国作为竞争对手以来,美国不断加快军事力量的调整重组节奏,通过深化“印太战略”,积极在印太地区推进军事化政策。此次印太司令部提交 “威慑资金”报告,是美国会在2021年《国防授权法》中确立针对中国的“太平洋威慑计划”后军方提交的首份提案,意在通过强化在印太地区的军力建设,对中国形成直接战略威慑和威胁,这将对地区的安全形势和战略格局构成重大的冲击。
印太司令部编内有近37.5万军人和文职人员,拥有5艘航母、约200艘舰船和近1100架飞机。
寻求巨额资金,强化“印太”部队军力
美军印太司令部自2018年5月成立以来,一直认为其当前在该地区的前沿兵力结构和部署情况不足以应对所面临的复杂威胁,因此在积极寻求资金支持以增强该地区的军力建设。2020年4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曾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总额200亿美元的“希望清单”,内容涉及部队结构、区域军事合作和基础设施投资三个方面,要求美军提升联合部队杀伤力,改进兵力结构及部署态势,强化与盟友及伙伴的合作,加大演习、试验和创新力度和加强后勤和安全保障,以增强美军在该地区的战略威慑能力。
从此次印太司令部提交的“威慑资金”报告内容来看,主要还是延续了这份“希望清单”的项目,并且更加详细具体。例如,美军认为,目前在关岛部署的“萨德”防御系统所配备的AN/TPY-2雷达能力较弱,无法提供360度的防护,因此需要建立造价高达16亿美元的“360度持续综合防控能力”;同时美军还需要在太平洋的关键位置建立雷达站,部署更多更强大的雷达监测设施,例如在帕劳部署高频雷达系统和天基雷达群,从而在关岛地区建立一体化防空系统和反导网,全面强化印太地区的打击能力和防空能力。此外,在打击能力方面,美军认为必须在印太地区部署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远程武器,才能够承受敌人“先发攻击”的分散式打击能力,为此,印太司令部在报告中要求加强发展射程超过500公里的陆基远程火力和精确打击武器,构建“沿第一岛链生存力极强的精确打击网络”。同时,报告还强调要强化后勤补给和盟友体系,对装备、弹药、燃料等物资的提前部署,基础设施的优化改善,以及集体防御安全能力与合作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规划。
总体上来看,此次印太司令部提出的“威慑资金”报告,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着眼美军在该地区的长远布局需要、强化对潜在对手威慑能力的战略举措,报告罗列的重点项目都是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关键需求”,基本涵盖了作战需要的各方面。不难看出,如果报告列出的项目和资金全部落实,必然会助推美军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预警、防空反导、精确打击、机动作战等能力进一步提升,帮助美军实现在该地区遂行陆海空天网全域作战、诸军种联合作战及与盟友伙伴协同作战行动,从而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
美军在关岛部署了“萨德”防御系统所配备的AN/TPY-2雷达。
聚焦大国竞争,扩军步伐加快
近年来,美国先后出台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印太战略报告》等一系列战略文件,其重心都是聚焦于大国竞争,要求美军为大国竞争做好准备。美国认为,其相对于潜在对手的军事优势正在削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重夺优势与主动权。因此,美国通过推出印太战略、建立印太司令部、深化印太四国合作机制等一列具体举措,在印太地区部署先进军事资产,贯彻新作战理念,以遏制和抵消对手的军事能力和影响力。
例如,2021年1月,美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在出席2021水面舰艇年会时,大谈对印太地区的战略,明确表示美国未来将会继续在印太地区保持对中国的威慑,甚至宣称若对中国威慑无效,那么美国就会考虑动用军事手段赢得胜利;而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事务委员会主席麦克-索恩贝利也强调,必须要加强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能力,以迫使中国遵守美国提出的所谓印太地区威慑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军在印太地区采取的绝大多数军事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美国该地区“威慑中国”的战略布局、战略设计与战略塑造。2020年9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20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更是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妄称中国在某些军事领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现代化水平,为此美国海军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海军扩编计划,包括要将舰艇数量增加至355艘,并扩充多种海军装备等。随后,美国又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名为“战力2045”的海军扩张计划,进一步增加了舰艇建设的数量目标,要求在2045年前让美国海军拥有一支拥有500艘战舰的舰队。而在相关战略的牵引下,美军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越来越频繁,从派出战机军舰在我国南部海域活动,再到派侦察机在台海空域飞行,次数越发频繁,其目的是意图通过加强印太地区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部署,保持在该地区的力量优势。
综上所述,此次印太司令部提出的报告虽然名称是“太平洋威慑计划”,但实际上是一份“威慑中国计划”,其目的是以中国为假想敌,通过对陆基远程打击能力、战区导弹防御、远征机场和港口基础设施以及燃料和弹药储备的投资,进行军事力量的“查漏补缺”,以实现作战平台的现代化,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遏制和威慑能力。
为了增强战力,近年来,美军非常重视与西太地区的盟国展开联合演练。
寻求绝对军事优势,或引发新一轮地区动荡
在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中,印太司令部举足轻重,其前身太平洋司令部是美军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的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监督美国在整个亚洲和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并把美国的军事触角从太平洋向西延伸,从南极到北极、从美国西太平洋沿岸到印度洋都是它的作战行动范围,编内有近37.5万军人和文职人员,拥有5艘航母、约200艘舰船和近1100架飞机。
从战略意图来看,美国决定把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主要目的包括从海上控制东亚和南亚,增强对亚洲事务特别是地区热点问题的介入能力,遏制中国崛起,同时进一步巩固地区同盟关系,通过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联盟关系,扩大与印度的防务伙伴关系,拓展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从而确保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并借此分摊美国在该地区的军费开销。实际上,自印太司令部成立以来,美军就没有停止过增兵的步伐,一直不断优化在印太地区的兵力部署,加强在该地区的力量建设,初步实现了以诸多军事基地为依托的静态部署和以海空兵力持续存在为体现的动态部署。
美军未来将在“印太地区”优先部署高超声速导弹。
此次印太司令部提出“威慑资金”报告,实质上是对上述混合兵力部署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优化。虽然该“威慑资金”报告中所提出的多个项目都是原来计划已经或者正在执行的项目,比如一些雷达和反导设施的发展计划,以前就存在,只不过现在被重新归类出来,纳入到“太平洋威慑计划”里,而根据美国现有的国防预算资金和多年来“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再加上美国政权已经更替,拜登政府是否愿意充分有效地为印太地区投入过多的资源,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总体上来说,美国的“印太”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寻求绝对军事优势的霸权计划,体现的是以美国价值观为核心主导地区局势,利用域内同盟遏制“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因此,一直通过高度活跃的军事行动来实现维持美国霸权地位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太司令部提出“威慑资金”报告,将会打破该地区现有的军力平衡,进一步刺激相关国家提升防御能力,从而导致整个印太地区安全形势将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中,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地区动荡与不安。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