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网络群体”及“群体极化”释义


一般说来,群体极化现象只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汇聚了多种信息但是模糊度较大、聚集了较大矛盾、涉及相对弱势的群体、强势一方没有及时妥善处理反而试图隐瞒真相。提升网民素质、及时监控舆情、正确引导舆论等将能大幅度消减网民“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网络特性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舆论的主体——网民极易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若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控制,就很容易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因此,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等加强对网民“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对于管理网络舆情风险工作而言,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一、“网络群体”及“群体极化”释义

1.网络群体

网络群体与现实生活中的群体不一样,研究网络群体的时候应当注意界定“群体”一词时依据的标准,根据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可大概归纳出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是必须有一个共同议题。即所有成员都在谈论这个议题,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允许发生议题的深化,而成员内部并不要求必须达到完全一致,只要求基本观点一致即可,但是不排除在议题深化的过程中部分成员退出或不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排除会有新的成员不断加入。

二是注意研究群体的数目。即多少人才算得上是群体,这个目前并无准确定义。一般而言,群体的下限是2至3人,但这样的圈子影响力是极小的。“500转入刑”的规定,或可作为官方定义的以危害性为标准的群体人数下限。

三是注意研究群体的传播学方面的因素。即从传播学角度,这个群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手段是什么,这是与群体性质有关系的。即群体是以何种性质存在的,比如是以民间还是官方的性质,以商业的盈利还是非盈利性质,自发的与被强制的,等等。

四是注意研究群体的存在时间以及活动类型和活动强度、活动时间,这是在互联网上是否称之为群体的重要判别标准。

五是在议题讨论过程中有无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是应该注意研究群体的最终走向,是最终走向解体,或是与官方意见达成一致,还是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一种民间申诉权利代表机构。

2.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即是指团队成员一开始就有某种意见偏向,在商议之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出现极化现象,网民参与其中跟随事件的发展以及各种不同势力的加入而获得其中的快感是很大的原因。而最直接推动事件发展的原因是很多网民不管是代表哪一方的利益,极其希望推动事情的进展,身在其中他扮演的角色不是“旁观者”或“掷板砖者”,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者。

所有形成舆论的事件也不是都会引发群体极化现象的,一般说来,群体极化现象只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汇聚了多种信息但是模糊度较大、聚集了较大矛盾、涉及相对弱势的群体、强势一方没有及时妥善处理反而试图隐瞒真相。

当然“群体极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对它的认识必须辨证。从积极的角度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或危机时,它可以使人们坚定信念,增强团队凝聚力,尤其能促进某种价值的实现。

从消极角度来看,正常的社会发展并不期望过度极端行为的产生,而“群体极化”的结果则很可能会将人们推向不理性的边缘。网民在网络上“群体极化”之后,还会将其进一步扩散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他在现实生活中稍有权威或影响力的话,从众行为就必然会将网络中的“群体极化”带入到现实中来,这种影响比一般的“群体极化”更广、更难以把控,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构成威胁也更大。

群体极化成因分析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个人责任的分散,领导权威的偏执倾向以及文化放大、从众等都是导致群体极化的原因。但由于网络舆论具有

null


二、“群体极化”成因分析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个人责任的分散,领导权威的偏执倾向以及文化放大、从众等都是导致“群体极化”的原因。但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自己的特性(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形成和反应的快速性以及自由性和内容参差不齐的多元性等),所以导致网民的“群体极化”的原因与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极化”相比,就有特殊的一面。

1.个人责任的分散

个人责任的分散之所以会导致“群体极化”主要是由于在群体讨论及决定的情况下,因为最终的决策责任由整个群体承担,所以群体成员就会比独自承担所有责任时更大胆,更能够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网络的自由、跨区域交流等特性,使得舆论的主体——网民能够克服地理上的障碍,共同形成一个更大的群体,这样对与每个人来讲,责任更加分散,“群体极化”也就更容易发生。

2.团队内部的高度同质性

在互联网上,几乎持任何观点的群体都能找到。网民偏向进入与自己观点相同、相近的网站,比如百度的兴趣贴吧、地域贴吧等。同时,由于网站之间的同仁色彩又十分明显,它们大都倾向于链接志同道合的网站,而很少链接不同意见的网站。所以,每个网民都处在一个或几个高度同质化了的团队之中。他们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与过滤了的相同论调,几乎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单一化的信息接收自然会强化他们自己原有的观点,进而走向极化。

3.网民缺乏理性思考与信息的误导

一方面,网民缺乏理性的思考。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广泛性和海量性,使人们常常淹没在信息之中,只停留于简单的接收和浏览,而失去了原有的思考。另一方面,信息本身的不确切与煽动性。网络的自由性,使得网民几乎不用考虑言论的后果,个人为言论实际承担的责任接近为零。很多被传播的信息本身并没有得到证实,甚至为了吸引其他网民的关注,其所发布的言论往往很极端或有煽动性。

三、避免“群体极化”的建议

1.提升网民素质,大力培养公共知识分子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意见领袖发挥着巨大作用。若要预防事件朝极端方向发展,传统媒体或者政府应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使他们在舆论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合理疏导、平静分析的作用,同时各大媒体在平日里应提高受众媒介素养,避免一些极端思潮的出现。

2.构建高质量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是指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民理性精神,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理想的公共领域需要具备两个特点:广泛的参与,理性批判精神。

3.提高舆情预警及舆论导向能力

对于舆论,在第一波负面舆论开始的时候,最好是有另外一个正面舆论也同样开始,这样可以抵消不稳定因素。如果没有抓住时机,舆情事件主体方也可以从负面舆论中寻找正面的。引导的方向包括:一是政治导向,二是政策导向,三是理论导向,四是法律导向,五是价值导向,六是风尚导向,七是科学导向。

网民的“群体极化”很容易使网络舆论产生偏离,给人们带来误导,甚至危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提升网民素质、及时监控舆情、正确引导舆论等将能大幅度消减网民“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