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
“法于阴阳”,是指万事万物都是分为阴、阳两个部分的,“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平衡和谐”,“阴阳转换”,“阴阳交变”等等。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中医认为,有病就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治病就是要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叫阴阳调和。“阴阳”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含义,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当然也反映了人体生命的本质规律。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把握生命本质。比如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这就叫效法阴阳。
“和于术数”的意思就是说要符合术数。和,就是适中,恰到好处;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术数一词,本指权术、策略、治国方略等,古代圣贤借指对养生保健方法的总称,即古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和于术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和”字。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还是“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心理和,跟自己的形体与精神和。和于术数:即采用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要做到适中,无太过、无不及。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归结为一个“和”字。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就能长寿。《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和”的思想。“和”字在《黄帝内经》里有大量的描述。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跟术数相“和”。其实术数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的“和”是跟阴阳的“和”。“阴阳和”是总原则,包含了精和神要和,身和灵要和,人与天要和。我将这个"和"字分成四个层面。
第一,人跟自然要“和”。也许我们会说:“这一点很容易,我怎么会与自然作对?”可是仔细想一想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事我们还做得少吗?
第二,人和社会要“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起来。
第三,人跟人要“和”。我们总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每个人的性格、个性都是不同的,加上每天遇到不同的事,可能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那你和他打交道时,可能会不顺利,不顺心。这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想一下,你就不会生气。至少你要想一下:我不能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久而久之,你就做到了人与人的“和”。
第四,人的心和身、形和神要“和”。心和身、形和神是不可分的,互相影响的,这一点不仅《黄帝内经》,中国其他经典里几乎都是反复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