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简介:
张家界市人口:170多万
民族:汉族、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少量)
张家界原名大庸市,辖2个市辖区(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县(慈利县、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88年8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张家界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左右。夏季8月极端气温在37.2℃左右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多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地貌结构: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它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张家界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成了本区域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峻、峰奇、水秀、峡幽、洞美”而闻名于世。其砂岩峰林地貌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保存了一套完善的砂岩峰林形成模式,具有很好的科学研究和地质美学欣赏价值,一直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尽管科学家们此前已经知道,张家界峰林是以3亿多年前形成的泥盆纪砂岩为原料进行“雕刻”的,但“雕刻”从何时开始,一直是科学家们难以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