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 ——“一带一路”的文明艺术使者







元青花,中国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元青花,一个深邃而又永恒的话题。

元青花,“一带一路”艺术交流的友好使者……

对于元青花瓷,你肯定不会陌生。从2005年以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拍卖奇迹的元代青花人物故事“鬼谷子下山”大罐,到歌手周杰伦创作一首中国风歌曲《青花瓷》,再到后来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上青花瓷设计元素的成功运用,这些都无不彰显了这股席卷全球的“元青花热”。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重大历史机遇期和改革开放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在国际合作、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城市发展开创了新的空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44亿人口,跨越了东西方四大文明,跨越了世界四大宗教发源地,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0%以上。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至少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大汉民族就有与欧亚乃至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东西方文化互相包容融合,各民族友好往来,互相学习,共谋发展,开场了光辉灿烂的世界历史篇章。古老灿烂的“元青花”便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元青花诞生于多民族、多种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它的的成功烧造意义非凡,它开辟了中国瓷器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也开辟了一条“海上陶瓷之路”。


元代(1271年—1368年)在我国历史上仅存在了90多年,但在制瓷方面,在唐、宋、金已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元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出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由于北方连年战乱,许多北方窑工匠师纷纷南逃,在景德镇设窑谋生,促进了瓷业的交流发展和技艺提高。元朝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司生产宫廷用瓷。督理官叫“瓷局大使”,正九品。所辖匠户逾百户。到1295年—1324年,瓷局大使所辖的匠户已达四百多户。“浮梁瓷局”共存在74年。

元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首先表现在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由此可提高烧成温度,减少了胚胎在烧制时瓷质变形,因而能烧制成高大之器。

其次是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成,把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与瓷器装饰融为一体,使单纯的瓷器成为更加美丽多姿的艺术品,开辟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工艺的新纪元。

元青花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白底青花瓷,在瓷胎的白地子上用钴料绘制,然后罩以透明釉予以烧制。一种是以青色、蓝色为地子,留出白色图案以反村,俗称“留白”、“蓝地白釉”。

元青花一经出现,便得到人们的青睐。它那优雅高贵的发色,活泼奔放的表现形式,喜闻乐见的绘画技巧,丰富多采的艺术题材,受到人们的崇尚和欢迎。同时元朝强大的外征政策,使瓷器的对外销售空前扩大。无以伦比的元青花精美瓷器,源源不断的运往当时的波斯、伊朗、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又从海外大量进口优质的蓝釉钴料“苏麻离青”,使元青花的烧制技术更加日臻完善精美。

世界上真正的元青花究竟有多少件?这是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话题。

有人做过这样的粗略统计,世界各地现有元青花收藏概况是:土耳其托普比博物馆据称藏有40件元青花,可能是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德黑兰收藏元青花32件。中国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元青花19件。河北保定市发现元青花、青花釉里红和蓝釉金彩10件。1985年江苏省句容市元代窑藏出土一对龙纹梅瓶和一件特别大的龙纹盖罐。中国香港葛氏天民楼收藏20件,为私人藏元青花最多的。中国台湾省鸿禧美术馆元青花6件,藏有约50厘米高的大罐。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残破标本若干件。日本公私博物馆收藏元青花36件。大英博物馆藏10件,其中一对至正十一年龙纹象耳瓶。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戏剧图案的元青花梅瓶。这些所有的馆藏元青花加起来不足200件,大概有的“专家”断言全世界元青花不足300件,便是由此而来的!

但是,民间收藏的元青花有谁统计过吗?号称遥遥8000万收藏大军手中又有多少元青花?随着窑藏、墓葬、窑址的出土发现,又有多少元青花“重见天日”?这恐怕永远都是个无法准确统计的未知数。

元朝的历史从1271年到1368年,前后延续了90多年。朝廷设“浮梁瓷局”督理景德镇瓷业,管属100到400余户匠工,历时近百年的时间。如此众多的匠户,在长达近百年的岁月中,究竟烧制出了多少元青花?数目应当是相当可观的。从近代出土足亦佐证、有直接纪年款明确其具体年代的元青花瓷,就有至正十三年(1276年)、延佑元年(1314年)、延佑七年(1320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等年款的元青花,几乎延续了元朝的各个时期。那么,还有多少没有发现的呢?

从元青花出土地点上看,有元大都(北京)的后英房居住遗址、如果您有藏品想送往翰海等国内一线拍卖行请联系徐经理1旧8鼓21楼4大7街3、0西7直5门3瓷城窑藏等。江苏的南京,湖南的常德,浙江的杭州,河北的保定,内蒙的集宁,云南的玉溪等。江西的景德镇、吉安、九江、波阳等,更有多处出土。元青花的出土几乎涵盖了中国大地四面八方。考古发现这么多,考古没发现、在特殊背景下出土的元青花又有多少呢?元青花瓷当时通过海上和陆路,长期远销世界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大恐怕也难以估计。

从世界元青花瓷器三大收藏地的馆藏数量上可以惊讶地发现,原产于中国的元青花,其馆藏数量最多者,竟然是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而中国国内馆藏最多的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也仅位于世界第三的位置。

元代,海外丝绸之路达到历史全盛时期,陶瓷贸易在此大背景下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了取代丝绸、香料等大宗海上出口货品的最大宗货物,这就使得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大部分藏品散落于陆海丝绸之路沿线的波斯(今伊朗)、奥斯曼土耳其、大英帝国、法兰西等国,因而,这些地方收藏的元青花量多于国内这一问题变得不再难以理解。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藏有自13世纪起至19世纪末的中国陶瓷10358件,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40件元青花,其中不少举世孤品,诱惑着所有喜欢它们的人。这里的元青花主要来自战利品及礼品,15世纪中叶,它通过与中国经济交往和攻打周边国家,获得了大量中国瓷器,在1453年后这批元青花瓷器就开始入藏托普卡帕皇宫,至今已逾550年。

相对土耳其,拥有32件精美元青花的伊朗,藏元青花一直为其拥有传承。曾在2007年借出3件元青花回中国展览,立即在中国文物和收藏界引起轰动,人们争相一睹这三件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元代青花瓷的真容。

元青花文化内涵丰富,它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青花瓷这样一种审美追求明显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同时,来自西域被称作苏麻离青的使用,赋予了元代青花瓷器湛蓝绚丽的颜色和飘逸隽永的神采,这是一种融合,也是一种创新。

元代这种色尚的变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陶瓷固有的审美趣味。

那些承载着元青花的驼铃声与大宝船,带去的不仅是令西方连连称奇的富饶物产,更是跨越文化的传播与互通,使得中西方贸易、宗教、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融合的时期,更是对如今“一带一路”的启示——开放创新。

从元青花经由陆海丝绸之路对外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梳理出一个极为庞大的元帝国对外交流网络。今天,从“一带一路”也不难预见这是一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创新之路。

近几年来,我国文博界、收藏界对元青花的赏识与研究,正逐步正本清源、层层深入。一是不少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人士,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证与探讨,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理性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二是随着科学的发达进步,利用科学仪器对元青花的胎质、釉色、青料进行观察分析,使“目鉴”与“仪器鉴”相互佐证,从而取得更加科学可靠的信息。三是随着社会收藏热的兴起,一大批长期摸索在古玩行的人士,凭着长期摸爬滚打“花钱买教训”积累起的经验,对元青花的鉴赏与研究,也表现出极大地执着和热情,这也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历史总是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开创了新的篇章。“一带一路”必将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实现新世纪的融合和跨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