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筌: (公元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西蜀宫廷画家,先后供职前蜀、后蜀,入北宋画院。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滕昌佑、孙位等人。
![null](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809/A29A9A1D3487F5441709A9E9F7981F248EB150AD_size511_w640_h385.png)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黄居寀: (933年-993年后)〔五代〕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
【名称】山鹧棘雀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 【作者】黄居寀 【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97cmx53.6cm 【材质】绢本 设色
《山鹧棘雀图》局部一
此幅构图之重心,大致居于画幅中央,与北宋山水画之中轴式构图相似,荆棘、蕨、竹、飞鸟平布画幅,颇有图案式的布局意味。
《山鹧棘雀图》局部二
此幅构图虽源自此传统,但已跨入宋人讲究写生的时代。黄居寀画山鹧、山麻雀表现出他对观察与描写更为详细生动,且对动植物生态有较深入的研究。因为山麻雀并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脸颊无黑色斑点,习性上不像麻雀喜欢栖息在人类房舍附近,或开发区周边。故山鹧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态,也有远离尘嚣的寓意。
《山鹧棘雀图》局部三
此幅描绘巨石土坡尚无皴纹,画荆棘以赭墨涂染近似没骨法。蕨之羽状叶片、山鹧之喙、爪都填染以朱砂,其技法近似顾恺之(346-407)《女史箴图》衣纹阴阳之表现法,皆带有朴拙之古意。画山鹧、山麻雀则流露出详实生动的写生新意,尤其是山麻雀传神之种种情态。
宋黄居寀山鹧棘雀图:黄居寀是花鸟画名家黄筌的儿子,因家学的关系,在花鸟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们父子的作品,在画院中极受推崇, 以致成为画院评画的标准。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布满画面,空白很少。设色淳厚无华,描法稳健,略带稚拙之感,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及古朴风韵。此图绘泉石、荆棘、竹丛,群乌飞鸣、憩啄棘间枝头,山鹧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情态十分真实自然.构图紧凑而富变化,疏密、动静都很讲究;用笔沉稳工致,设色精细富丽,其画法比较接近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