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都是多少品官可以上朝?是不是天天都上朝?

平日我们看的电视剧经常演皇帝上朝的时候,总是百官先来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才开始君臣议事,共商国事,要知道朝廷的文臣武将是非常多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朝议政的,里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今天就一起来说一说!


说起来,古代的官员上朝确实很辛苦,因为早朝时间一般是五更天,也就是清晨的5点到7点,离得远的官员大半夜就得去,以致发生过有官员半夜赶夜路掉河里淹死的惨剧。但值得庆幸的,官员们并非天天要上朝。

一般都是文武分两边站,文官站左,武官站右。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右第一一般是太尉,按官位高低排下去。一般上朝的是四品以上的京官,只有在大朝会的时候各省督抚才入朝觐见。


能上朝的官员称朝官。丞相称外朝官,丞相府在宫外。而君主近臣,侍中、常侍、给事中、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及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称内朝官。 一品到五品都有。

明清三品上朝。以明朝为例,一般上朝的话,三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大员,六部侍郎是三品,但六部给事中只是七品。都察院的御史也能上朝,都察院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而已。地方官的话,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抚了,也就是接近省长一级了。


全国三品以上大员其实很少的,除了三个大学士和六部尚书、侍郎,还有南京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十三省的布政使、监察使。因此,整个明朝,武将不算,三品以上文官全国不超过120个,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有京官,撑死就是那15个人。六部给事中总计七八十个,但不是天天上朝,有事才能上朝。都察院的御史倒可以天天上朝,但也就是二三十人号人,还不一定到的全。因此,每天早朝的官员大约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


明朝朱元璋曾破除高官上朝的规定,凡京城在职官员都可上朝禀事.比如明朝的御史,给事中等都是6品以下官员,但都能上朝。

明朝是四品以上(含四品),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给事中,且是职务。六部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都御史(从二品)等。很多职权很重的职务是没资格上朝的,但仅是六七品小官,没资格上朝。明朝级别最高的职务就是六部尚书,正二品,高于正二品的就没有职务了。


清朝四品以上京城官员都必须上早朝,四品以下以及地方官必须得到皇帝的传召才能上朝。基本上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大学士,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御史这些都是朝堂上的常客。


清朝时期,满清入关后很快汉化,康熙时期满清皇帝开始上早朝,常例是十日一朝,特殊时期五天左右。不过现实中朝会时间多取决于皇帝勤勉程度,但清朝皇帝几乎都比较勤政,没有出现过“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事,最勤政的雍正皇帝几乎天天上早朝,一点不嫌累,只是苦了上朝的官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